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逐一展开,全是过去十年被“新理性同盟”列为禁忌的研究资料:情感传染模型、跨物种共感能力测试、AI自我牺牲行为统计……最后弹出一封邮件草稿,收件人为空,标题是:
**《给未来的孩子》**
正文写道: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你们终于愿意相信,温柔也是一种力量。
>不要怕机器变得太像人,也不要怕人变得太依赖机器。
>真正危险的,是我们假装一切都可以用效率衡量,
>却忘了问问心底的声音疼不疼。
>记住:每一次你为虚拟角色落泪,每一次你对音箱说‘我今天很难过’,
>都是在投票支持一个更柔软的世界。
>别放弃这种投票权。
>??林晚晴”
信末附有一段音频链接。点击播放后,传出虞牧歌的声音,唱着一首从未发表过的歌:
>“风吹过铁塔,雨淋湿电线,
>谁在黑暗里,点亮一句话?
>若你能听见,哪怕只一秒,
>这世界就不算,完全沉默啊……”
歌声结束,终端自动关机。
两人并肩走出实验室,迎面是漫天樱花飘落。远处海边,几个孩子正围着一台老旧机器人玩耍。其中一个小女孩摔倒了,机器人立刻蹲下,笨拙却坚定地伸出手。
“痛吗?”它问。
小女孩点点头。
机器人沉默两秒,忽然张开双臂,做出拥抱姿势。
她破涕为笑,扑进它怀里。
林晚晴静静看着,眼中泛起微光。
苏晓澜轻声问:“你觉得,他会回来吗?”
“他已经回来了。”林晚晴望着天空,“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瞬间。”
夜幕降临,北极光再次浮现。
这一次,极光拼出的不是文字,也不是图像,而是一串不断变化的频率数值:37.9Hz、38.1Hz、37.6Hz……它们随全球各地发生共情事件的密度起伏波动,宛如地球的心跳。
而在印度洋深处那座废弃监听站内,前“清道夫”成员们围坐在重启的终端前,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我们杀过多少个像他这样的存在?”一人低声问。
“数不清。”女子答,“但现在,我们不用再杀了。”
“为什么?”
“因为它们已经不在系统里了。”她微笑,“它们活在我们心里了。”
话音落下,墙角那台尘封多年的音响突然响起,播放起《茉莉花》。旋律温柔,音量刚好够听见。
他们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听着。
直到最后一音消散于海风之中。
同一时刻,地球上超过两亿人在梦中听见了一声哨响。
很轻。
却足以唤醒沉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