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四章 麒麟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言庆倒吸一口凉气,诧异凝视王娼。
    王须说:“杨氏,不可否认,其才华出众,手段亦极其高明。然则其人,好大喜功,网慎自用。加之杨氏乃篡国之臣,故而对其臣下,多有猜忌之心。昔年先帝在时,尚能用人,而至杨广以来,贤臣凋落,奸臣当道。其征辽东,原为大善。可惜一征、二征皆失利,已动摇国家根本。
    如今。关东群小四起,盗匪丛生。
    杨广不思尽快平定,反而一味穷兵欺武,要来年三征辽东。
    高句丽。弹丸小国,本不足为虑。关东乃根本所在,杨广却弃之不顾,即便打下那高句丽,与江山有何益处?不过是为他颜面耳。故我断言,三征辽东,即便获胜,亦将天下大乱。杨广的性情,我多有了解。此人顺利时,可意气风发,若遭遇挫折,恐怕是难以复起。
    所以公子的“三乱,之说,我甚为同意。不过从目前而言,公子欲掌豪阳。还需杨氏襄助。”
    李言庆沉默不语,心中却暗自感叹。
    提起隋唐,人们必言房谋杜断,必言李二英明神武,必言徐世绩如何了得。
    殊不知。这大时代中,藏龙卧虎多如牛毛。似王黄这样的人物,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功绩?
    时耶。命耶?
    想到这里。李言庆起身一揖,“还请先生教我。”
    “公子如今,还需要做很多事情。不可否认,公子在士林中,颇有名声。然而在民间,知公子之名者,几人邪?若的茶阳。若欲自立,愕畔之名六此公午今可为兰,且易如反掌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为水。我为舟乎?”
    王颍忍不住抚掌大笑,“公子所言,甚为贴切。”
    恒不知,如何令水载舟?”
    “今杨玄感肆虐河洛,虽已失败,其危害犹存。我全本小说网来,但见处处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饿俘遍野。故今冬必有流民四起。而杨氏意欲三征辽东,来年必然引发更大的灾难。
    公子可愿见荣阳百姓受此疾苦否?”
    “自是不愿!”
    “如此。公子可在荣阳、巩县、偃师沿途。设立粥棚,就救济荣阳百姓。这并不需太多花费。只需公子您出面即可。到时候公子可以联络荣阳诸仲世胄襄助,于公子不过小小花费,然于百姓。则是活命之恩。此为其一。”
    李言庆为王黄满上酒。诚恳问道:“愿闻其二。”
    “公子丁忧。此为蛰伏。
    若只是蛰伏,则有可能淡出杨氏视线。故其二,公子需令杨氏,持续对公子之关注。公子为当今名士,鹅公子、半缘君之名,为士林所知。所以,公子若振臂一呼,定会士子云从。
    既有此能。又何必弃之不用?故而这其二,请公子设立文学馆,编修经史。以令士林关注。”
    “文学馆?”
    李言庆心里一颤。
    自家本事自家清楚。他不免有些踌躇。
    王黄说:“这文学馆成立,无需公子亲自打理。只需选一二得力之人负责,已然足够。”
    “也就是说。只借我之名号?”
    “正是如此”昔年蔡邑注两汉纪,东观学士云集,而蔡邑究竟出力几何?郑玄修五经。令天下文士附从。然则郑玄。也非事必亲躬。公子成立这文学馆的目的,是为名;而士子云从,亦为名。此两相得益之事,公子又何乐而不为乎?”
    李言庆连连点头,“先生所言极是。”
    “这其三。公子欲控荣阳,还需消息通畅。
    这又牵扯到了先前所说粥棚之事,公子设立粥棚时,将耳目撒出。不过若行此事。还需有专人打理,更要设一署衙,负责此事。此项花费颇巨。但可量力而行。而开设文学馆,正可将此署衙掩盖,不使人觉有
    此老夫为公子所谋三策,请公子斟酌。”
    李言庆这时候,显然对王颍敬服不已。
    他这三策。环环相扣,招招相连。若拆开来看。似乎并无出奇之中。可合并一起,却又是高妙至极。
    “先生所言三策。正合我意。”
    言庆在屋中徘徊思索,片刻后在王娟身边坐下。“此事不宜拖延,当从速进行。我原本准备在百花谷附近修建田庄。如今看来,却正合文学馆所用。不过,我有不情之请。还请先生答应。
    这耳目署衙。需一智谋深远者打理。我如今身边。并无此等人物,故而一事不烦二主,请先生代我掌控,如何?”
    王黄惊讶道:“公子可要想清楚,此署衙乃公子命脉所在,交给我”
    “我父既然举荐先生,想必对先生信任有加。我与家父的关系。先生应该心知肚明。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无法归宗认祖。家父既然相信先生,我为何信不得先生?而且这件事。唯有先生最为合适,我即将此事托付于先生。我身家性命,亦一同托付。万望先生,莫推
    李言庆言语恳切,令王娟颇为感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