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一个村的,别让我为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马大脑袋一直觉得自打父亲死了之后,他的时运就开始变得差了。
    人走茶凉,父亲过世了之后,老头子那些战友似乎就都忘了,自己老子当年为国效过力,在战场上救过他们的命。
    他父亲活着的时候,虽然是残废,一直在农村生活,可是还能替他出面托一托战友的关系。
    靠着父亲的关系,马大脑袋先是在公社当了发报员,后来又去了中坪公社收购站当了收购员,负责替国家收购各个生产队养的猪。
    那时候这可是个好差事,各生产队送过来的猪,膘定几级,称重要刨多少皮全凭他一句话。
    猪肉在那时候可值钱,自己少刨一斤皮,就能让生产队多拿大几毛的钱。
    所以生产队在卖猪的时候若是想要少刨点儿皮,多挣点儿,那都得想各种办法巴结自己,最差也得送些烟酒,请吃顿饭,就盼自己在称重去皮时高高手,能少扣些分量。
    没几年,又混成了收购站的站长。
    后来公社换上了尹书记,可能是因为有人觉得换了新书记就有了指望,居然总有人跟公社举报他马大脑袋以公肥私。
    尹书记很会做人,知道照顾老头子的情绪,把这件事压了下去,但委婉的表示收购站站长不能当了,免得激化群众矛盾。
    但也不是对自己没有安置,尹书记给马大脑袋出了个主意,劝他让老头子再走一走战友路线,借着国家鼓励各公社办厂的势头,拿到县里支持,开一间社办工厂。
    老头子撑着身体又去县里刷了一圈人情,最终县里同意给支援,让中坪公社办起了一间玻璃厂,由他马大脑袋担任厂长。
    他走马上任,摇身一变,从公社收购站站长变成了公社玻璃厂厂长。
    可惜好景不长啊,刚当厂长没几年,父亲死了。
    父亲活着那几年,玻璃厂的效益好,他那几个老战友总能帮忙解决一部分玻璃厂的销售额,买卖怎么做感觉都挣钱。
    可是等父亲一闭眼,玻璃厂就开始走下坡路,订单合同越来越少不说,跟公社借钱,打白条也越来越难。
    更要命的是,如今下面的中坪大队居然不专心种地,搞出了一個队办轧钢厂。
    一群农民不好好研究种地,居然开始研究办工厂了,这他娘不是倒反天罡吗?
    国家缺你们这些一脑袋高粱花子的泥腿子帮忙干工人的活了?
    最最让马大脑袋浑身不自在的,是他听说中坪大队的轧钢厂居然搞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
    一分钱都没用中坪大队和公社出,就把厂子办起来了,而且谢虎山那小子胃口真大,敢光明正大跟大队开口,每年上交给大队两成利润,自己拿走一成,剩下七成留在厂子用于发展。
    中坪大队的韩老狗居然还答应了。
    要不说韩老狗一辈子都是农民呢,那哪是谢虎山拿走了一成利润,那是拿走了八成,留在厂里那七成,怎么花还不是厂长说了算?
    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敢跟这个愣头青一样,跟公社说每年只交两成呢。
    为此,马大脑袋隔三岔五就跟望夫石一样,跑去轧钢厂附近,远远打量那条被压烂的道路上总是排队等着卸货装货的拖拉机。
    看那些拖拉机,他就知道中坪轧钢厂的买卖错不了。
    这架势,年底轧钢厂哪怕是按照两成利润上交给中坪大队,恐怕也得有一两万块钱啊。
    要是让公社知道一个队办企业两成利润都这么多,自己一个社办工厂却连年亏损……
    之前公社就自己一个工厂,没有对比,现在有了对比,自己肯定处境愈发艰难。
    基层没什么宏观视角,从来都是直观的以成绩论英雄,你利润不如轧钢厂,那肯定就是带头人是废物。
    再加上自己的人缘,马大脑袋估计自己玻璃厂厂长的位置恐怕坐不安稳。
    思来想去,马大脑袋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给厂长谢虎山弄点儿鱼饵,让对方尝点甜头然后把他送进去。
    对方厂子再好,厂子是犯罪分子,自己厂子效益差,可自己本本分分,这一对比,还是自己优秀。
    到时候再找找关系,争取以公社干部和中坪大队本地人的身份,替大队接着打理轧钢厂,刚好李兴元也因为不满县钢管厂人走茶凉,想把县钢管厂的业务撬过来,两人一拍即合,自己刚一上任,就帮中坪再开办个制管厂,起码能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再捞个几年。
    至于谢虎山,他没放在眼里,那就是个刚长大成人的生瓜蛋子,运气好,据说认识港商,把港商的钱老老实实给了县里,县里才奖励了大队一堆破烂。
    这不纯纯傻比吗?但凡有脑子,都得知道把那十万块钱想办法揣自己口袋里。
    而且瞧瞧他干那些事,不是打这个就是揍那个,动不动惹是生非,一股子蛮横劲儿,做买卖哪有那么干的?
    也就是县里看他拿来钱的份上,给他点订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