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司礼监的传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侯爷,陈公公那里派人来,请您速去刑部大堂议事,说是宫里有了旨意。”
    “旨意,什么旨意,都到这个时辰了,徐长文议罪的折子,早就送了进去,是杀是放,也该有个章程了。”
    张瑾瑜眯着眼,想到司礼监给定的罪,秋后斩立决,又变成秋后绞刑,就连徐东这个所谓的朋党,都被流放三千里,武英殿那边的几位大学士,也不知怎么想的,一个人都没见到,实在是怪事。
    “侯爷,末将问了来传信的小公公,谁知来的人一问三不知,就说是司礼监的陈公公,从宫里出来以后,就去了刑部大堂,而后就让他们这些人,挨个去通知主审官,到刑部大堂议事,问及宫里的事,来人一律摇头,只说陈公公刚从宫里出来,请所有主审大人都去刑部,一刻不得耽误。”
    这才是宁边感到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既然是来传信的,一般传话之人,都会告知所为何事,很少有这般表现。
    张瑾瑜动作一顿,眼神陡然锐利起来:
    “有意思,是刚从宫里出来,还是刚从养心殿,或者长乐宫出来,这位陈公公可不简单。”
    想到“旨意”二字,张瑾瑜的心有些沉重,或许此人两个地方都去了,但应该不是明发的旨意,要不然,不会让司礼监的人,来传话了。
    “侯爷,要不要再派人去打探一番。”
    见侯爷迟迟不言语,宁边想了想,暗卫那边,还有不少人在刑部,不如先去探探情况。
    “不用,既然司礼监的人敢这样做,定有陛下的旨意,只是本侯有些不理解,一个议罪的折子,要么批,要么不批,怎么会搞的这般兴师动众,就算到了秋后问斩,也不是说杀就杀的。”
    所谓的秋后问斩,行刑之人,若是朝堂官员,必须由内阁复审呈报,司礼监批阅后,呈给皇上亲自查验,等着勾选之后,这才会行刑,若是没有勾选,人自然是能留下性命的,所以,就算是秋后问斩,当中的时间也充裕。
    “备马,去刑部衙门。”
    “是,侯爷,”
    宁边一抱拳,便和侯爷大步流星向外走去。
    到了府外,张瑾瑜登上马车,片刻不敢耽搁,此时,夕阳的余辉仅剩下点点滴滴,飘在天边,宫里面,皇上也没有给个准信,一万兵丁还在城内,也不知王子腾的两万兵马回去了没有,
    “宁边,王子腾那边,可有动静?”
    “回侯爷,王节帅那边,已经带兵回了禁军大营,直到现在也没回府,咱们的人,在秋水湖,靠近云山的地界,安营扎寨,从西市坊可以瞧见。”
    宁边在外面,骑着马小心回话,
    这件事,兜兜转转,踢皮球一样,皇上也没有一个旨意,几位王爷人都跑的没影了。
    “让段宏把兵看好,这是在京城,可别出了乱子。”
    张瑾瑜不放心再叮嘱一句,宁边立刻应声,
    “是,侯爷,末将早就派人给段宏有了交代,不过侯爷,客军在京城,不是容易引起非议。”
    毕竟还有两千多弟兄,在城内协助皇城司围剿逆贼,一直没有调回去。
    “那也没办法,圣旨没下,也不能出去不是,把人看好,本侯觉得,北境一地,安稳日子不多了。”
    想到东胡人使团,不明不白的死在京城,换成谁都咽不下这口气,何况东胡人右贤王且提侯,秋日临近,是个机会啊。
    “是,侯爷。”
    就在张瑾瑜前去刑部大堂的时候,首辅大人的府邸,早已经点上烛火,正屋堂内,大公子李潮生,正陪着父亲用膳,尚未用完膳的时候,李管家脚步匆匆入了屋内,
    “老爷,宫里司礼监的人来传话,说是请大公子去刑部大堂议事,说是宫里传了旨意。”
    屋里静悄悄的,鎏金的香炉内,燃着沉水香,古色古香的内堂里,只有李家父子二人动筷子的声音,只等着二人,把碗筷放下,拿过锦布净了嘴以后,大公子李潮生,这才把头转了过来,
    “司礼监的人来传话,定然是今日刑部大堂上,给徐长文定罪的事,可有说宫里的态度。”
    事到眼前,怎可不明事理,大公子现在的沉稳,多是入了李首辅的眼里,
    “回大公子的话,司礼监传话之人,口风严实,问不出什么,但看得出,来人传话很着急。”
    李管家做了李家大总管几十年,这点门道还是瞧得清楚,首辅大人往后靠了靠椅子,笑道;
    “看样子,是宫里给司礼监出了难题了,潮生,你怎么看?”
    似乎是考效,李潮生闻言,皱着眉,父亲所言的出难题,是何名目,不过是定罪的折子和卷宗送过去,等着皇上批复,无非同意或者不同意,这般想法一闪而逝,难不成圣上不同意,要重新议罪。
    “父亲,儿子觉得今日司礼监陈公公,议罪的时候太着急,着急把徐长文的罪定下,满朝文武都是不满,所以这定罪的折子,或许皇上没有批复。”
    觉得不妥,圣心难测,也该陈公公倒霉,可余光一撇,父亲苍老的面容未动,只是轻轻拍了拍桌子,
    “你啊,算是有点长进,可惜不多,内阁这边,江南布政使的人选,老夫已经写了折子,递了上去,你回来派人,给你师兄传个话,让他准备一番,另外那位金陵知府贾雨村,官复原职,戴罪立功。”
    摩挲着桌上茶碗,说了那么多,竟然把话题转移到师兄王书义身上,想到之前内阁争论,以为还没选好人选,没想到父亲那么快,就递了折子,
    “是,父亲,派人知会简单,江南那一块,以王师兄才干,应该不难,难得就是那些勋贵世家,好在有了淳阳县的先例,田亩赋税的事,应该不难。”
    大公子李潮生想到江南的案子已经了结,无非是换上一批官员,就能稳住金陵城了,只要金陵城不乱,江南就乱不起来。
    “哼哼,你说的简单,应该不难,此话大错特错!”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