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个摸底考试。</br>并不是清华大学数学院统一组织的。</br>而是邹院士本人,自行出题,自行阅卷,自行组织的一场考试。</br>所面对的考试,也只有江述这四个刚刚成为他弟子的学生。</br>其实。</br>这也算是邹院士一直以来的传统了。</br>在开学后,对自己的学生组织一场摸底考试,从而摸清每位学生的学术水平。</br>探一探每个学生的极限在哪里。</br>方便后期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实力,进行因材施教。</br>也因此。</br>邹院士一般会把这张‘摸底试卷’的试题难度,出的很高。</br>只有难度高了。</br>才能够摸底摸得更透彻。</br>否则都是一些简单的题型,所有人全都能做对,那这场摸底考试,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br>尤其是这一次。</br>因为参加摸底考试的,还有江述在。</br>邹院士又特意把试题的难度,再度提高了数档。</br>整张试卷上,一共二十道题目。</br>前面十道题目,都是比较简单的基础性题目,一般的博士生应该都能够应对。</br>第十一道到第十五道题目,就不是一般的学生可以做出来的了,需要极为扎实的数学水平和无比灵活的思维转换能力。</br>顶尖的博士生,可以尝试去做对其中的一两道。</br>至于最后的五道题目。</br>是在正常情况上,根本不可能会出现在试卷上的题目。</br>一般来说,或许会在什么数学交流座谈会上出现。</br>是只有被冠上以‘数学家’头衔的存在,才有最基础的去尝试破解的资格。</br>估计最后能破解出来的,也没有几个。</br>尤其是答题时间,只有四个小时。</br>四个小时,对于别的学科来说,或许是挺长的时间。</br>但对于数学这门科目而言,四个小时,有可能一道题目的第一问都做不出来。</br>四个小时,作答摸底试卷上的二十道题目。</br>可谓是非常非常的紧张。</br>而试卷上这最后的五道题目,就是邹院士专门为江述准备的。</br>为的就是摸一摸江述的底。</br>其实。</br>邹院士一直就很好奇。</br>江述的极限究竟在哪里。</br>今天,邹院士就是要想通过这张试卷,把江述的极限探测出来。</br>在他看来。</br>无论如何,江述都不太可能在仅有四个小时的时间内,把摸底试卷上的二十道题目,全都答完的。</br>为什么这么肯定?</br>因为邹院士他作为这张试卷的出题者,都不敢打包票,说可以在四个小时内答完。</br>更不要提,第一次见到这张试卷的江述了。</br>邹院士唯一比较好奇的。</br>就是江述可以在四个小时的时间内,做到第几题。</br>是第十八题?还是第十九题?</br>要是速度再快点的话,第二十题的第一问也有机会做完。</br>…………</br>教室内。</br>江述四名学生,都拿到了各自的试卷,以及厚厚的一摞草稿纸和答题纸。</br>坐在江述旁边的一位博士生,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试卷,又扭头瞅了瞅江述的试卷,举手提问道。</br>“老师,为什么江述一个硕士生,和我们的试卷都是一样的啊?”</br>邹院士抬了抬眼皮,扫了那位说话的学生一眼,“怎么,你有意见?”</br>“江述只是名义上的硕士生而已。怎么,你还真的把成功证明了两大数学猜想的他,当成一个普通的硕士生了啊?”</br>那位博士生尴尬的挠了挠头,连忙点头,悻悻的闭麦了,“哦哦哦,对对,差点忘了这个。那就很正常了,很正常了。”</br>江述和他们几个博士生做的是同一张试卷。</br>感到不正常的不应该是他们几个博士。</br>而应该是江述才对。</br>他们什么档次啊,可以和江述做同一张试卷?!</br>这是他们的荣幸才对。</br>讲台上。</b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