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劝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黄,写着“致未来的你”。
    他小心翼翼拆开,里面是程怀古年轻时写下的日记片段:
    >**1978年秋,滇南归来第三个月。**
    >
    >我终于明白,医生治得了病,却未必救得了命。有些人的苦难,不是药能解决的。那天有个母亲抱着高烧的孩子跑了三十里山路来找我,我说可以治,但她没钱。她当场跪下,说宁愿自己死,也要换孩子一条命。
    >
    >那一夜我失眠了。我想,如果这个社会对弱者毫无容身之地,那么我的医术再精,也不过是在伤口上贴张创可贴。
    >
    >所以我决定,只要我还站着,就要为那些站不起来的人撑一把伞。
    >
    >若有一天,我的儿子也走上这条路,请告诉他:
    >
    >**“善良不是软弱,而是最强的勇气;公正不是口号,而是每一天的选择。”**
    李言诚读完,久久无法言语。窗外雨已停歇,月光透过云隙洒进屋内,照在那本札记上,仿佛为每一个字镀上银边。
    第二天清晨,他早早起床,熬了一锅小米粥,煎了蛋,炒了青菜。等父亲醒来,饭菜已摆在桌上。
    “今天怎么这么勤快?”程怀古笑着问。
    “你说过,医生不能饿着肚子看病。”李言诚给他盛了一碗粥,“今天我请假了,陪你去复查。”
    上午九点,医院影像科。增强CT结果出来,医生指着屏幕说:“右肺下叶阴影考虑良性结节可能性大,不排除陈旧性病变,建议半年后复查即可。”
    程怀古松了口气,李言诚却仍皱着眉:“能不能做个基因检测?我想排除一切风险。”
    医生笑他过度紧张,但他坚持签字同意自费项目。走出诊室,父子俩并肩走在长廊上,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面,映出两道长短不一的影子。
    “爸,你还记得小时候我问你,为什么非要当医生吗?”
    “记得。我说,因为有人需要。”
    “现在我也懂了。不只是治病,更是守护一种希望??让人相信,这世上还有人愿意弯下腰,扶起摔倒的人。”
    中午,他接到市纪委电话:“李局,关于‘听松居’的初步核实已完成。经查,所有财务数据真实透明,补贴申报合规,未发现利益输送行为。举报内容不实,予以澄清。”
    “谢谢组织信任。”他平静回应,“但我希望你们保留调查记录。我不怕查,只怕真相被人掩盖。”
    挂断电话,他给纪检委写了封正式建议信,提议建立“公职人员公益行为保护机制”,防止善意被恶意围猎,鼓励更多人敢于站出来做事。
    下午两点,他主持召开全市基层医疗资源优化推进会。会上,他宣布三项举措:一是将“公益门诊备案制”纳入年度民生工程,由财政给予基础运营补贴;二是联合卫健、民政、医保三部门开通“特殊困难群体绿色就医通道”,实现跨系统信息共享;三是启动“乡村医生薪火计划”,每年遴选百名青年医学生定向培养,服务期满优先入编。
    会后,一名记者拦住他提问:“李局长,您推动这么多惠民政策,有没有考虑过个人政治风险?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他望着远处校园里奔跑的孩子们,淡淡一笑:“我只考虑一件事??如果我不做,谁来做?如果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
    傍晚,他带着女儿来到诊所。李欢声蹲在王德海床前,递上一本画册:“叔叔,这是我画的,叫《会发光的医生》。”
    画中,一个穿白大褂的老人站在风雨中,手中提着灯,照亮无数蜷缩在角落的身影。旁边写着一行字:“他不怕黑,因为他本身就是光。”
    王德海捧着画册,眼泪无声滑落。他低声说:“我这辈子没被人当成过‘叔叔’……谢谢你,小姑娘。”
    李言诚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胸口一阵温热。他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不是制度,不是权力,而是人心。
    夜深人静,他再次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撰写一篇题为《一个公务员的自白:我为何坚持做“不合算”的事》的文章。文中写道:
    >“有人说我傻,二十块钱管饱的套餐赚不了钱,还倒贴人工水电;有人说我虚伪,免费接诊老年病人是为了博名声。可我想说,衡量一件事值不值得,不该只看账面盈亏。
    >
    >当一个拾荒老人喝完热汤后笑着说‘好久没这么暖和了’,当一个农民工母亲抱着康复的孩子哭着说‘原来这城里也有亲人’,当一个流浪汉重新站起来说出‘我想找工作’……这些瞬间,比任何升迁都更让我感到活着的意义。
    >
    >我们常说要建设温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