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在路上(1)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越是大队人马出行,受水源、生火等后勤因素的影响越大,路线也就越是固定。
    这也是大型商队在野外一天常常只能走出二十里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水运的速度要快上一倍不止,成本更是低了许多。
    “在平地上,每负重50公斤、走50公里,马车的收费标准是100个铜子,最少需要两天时间。”
    “驴车或者牛车的收费便宜一半。”
    “但相应的,在路上的时间花费以及开销也就更大。”
    为首的“加拉瓦”船上,李维正在向艾莎普及一些基础的经济常识。
    “加拉瓦”是维基亚制式的内陆战船型号,船身长而窄,吃水较浅。
    身处莱茵河的上游,主要对手又是草原上的库尔特人,荆棘领自然是没有什么规模性的造船业可言。
    稍微大一点的船只都是向沿海的船厂订购的。
    木材也是荆棘领的一大“出口业务”。
    李维想要搞“大航海”,首先得确定“新大陆”在哪、有没有重要的工农业原料;其次得在海边整块封地——不管哪一条离现实都太遥远,只能从长计议。
    艾莎嘴上应着,手却偷偷摸摸地往果盘里伸。
    “啪!”
    眼疾手快的哥顿一把将艾莎的手拍开。
    李维又指了指旁边与“加拉瓦”并排的、头尾尖锐、挂着三角帆的“钩船”:
    “钩船是莱茵河中上游常见的货运、客运两用船。”
    “顺流一天可以前进35公里,每140公里的收费也不过是100个铜子,载货量更是以吨计。”
    “所以,不管是对于维基亚还是斯瓦迪亚,莱茵河的运输作用都不可替代。”
    李维边说边把果盘推向艾莎,艾莎还来不及高兴,就听到了李维“恶魔般的低语”:
    “你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算出逆风状态下,三角帆的迎风角度和钩船前进速度的关系。”
    艾莎顿时觉得零食不香了,皱起包子脸,气呼呼地就往船舱里跑,手里的奶糖倒是攥得紧紧的。
    支开艾莎,李维挑挑眉,示意哥顿有话就说。
    “葛朗台带着一批人在渡口迎接。”
    “里面有三王子的人。”
    对于近千人、四十多艘大小船只的出行队伍,前置侦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眼下船队已经驶出了荆棘领的范围。
    东出荆棘领可以选择的陆路隘口有三个,但莱茵河只有一条,能够停靠大规模商队的渡口也只有那么几个。
    比如说隶属于河谷镇管辖的河谷渡口。
    李维略微思忖,不等国王特使到达就提前出发是北境各家心照不宣的默契,三王子的手下能打听到动静并不出奇。
    但特地跑来堵荆棘领的门……胆子是不是有点太肥了?
    就不怕“失足落水、受惊去世?”
    “来人是道格拉斯·比尔,三王子的妻族、比尔家族的旁支。”
    “他的妹妹的女儿和我们在日瓦丁的旁支有婚约。”
    哈弗茨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手里还捏着一封信。
    自从船队出发,哈弗茨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天天也不待在船上,神出鬼没、起早摸黑……
    属于小说里“一看就是憋了一肚子坏水”的典型表现。
    李维有些头疼,这帮狗贵族的亲戚关系盘根错节,就跟他们的家徽一样复杂。
    「哦,原来我也是贵族,那没事了。」
    李维扯了扯嘴角,又听到哈弗茨开口说道:
    “从葛朗台的来信和我们的情报来看,这人在河谷镇的行为还算规矩。”
    “真正干脏活的应该是他身边的两个副使。”
    说着哈弗茨冲一旁的黑骑士招手示意。
    不多时一副亚历山德罗领及其周边的地图就被抬了上来。
    对于北境最大势力的地图,李维自然是烂熟于胸:
    亚历山德罗领的北部与库尔特和斯瓦迪亚分别接壤;南部则和斯瓦迪亚有着漫长的边界线。
    东北角的平原是斯瓦迪亚“西部大平原”的一部分,作为亚历山德罗领军事中心的瓦尔登堡就坐落在那里。
    领地中南部的亚琛城作为领治所在,辐射了亚历山德罗领地内的“传统四领”,是亚历山德罗家族统治的核心区域。
    亚琛也是谢尔弗家此行的目的地。
    而相比重兵把守的东北部和东南部,亚历山德罗领的中、西部则暴露在了另外十几家大小伯爵的兵锋之下。
    尤其是西北方向的库尔特人时不时地迂回南下,对于亚历山德罗领的危害甚大。
    这样的领地划分自然也是罗曼诺夫家有意为之。
    在西北角的荆棘领异军突起之前,亚历山德罗领在邻居“日常卖队友”的操作下也是四面漏风,有苦难言。
    等到“怪胎频出”的谢尔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