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钟繇西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个人继续搅动关中。
    只有马腾与黑熊合力,才能抵挡袁氏的侵攻。
    杜袭也是只灵光一闪,就连他自己都被这个可怕的可能性吓住了。
    就河北今年的干旱蝗灾,明年干旱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袁尚、河北士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完蛋之前也要给中原一个狠的。
    说不得还能以长安新朝廷的忠烈元勋身份继续发光发热,给中原士人添堵。
    钟繇起身踱步,说:“现在任何的言辞都难以说动黑熊,我要亲自去见他。为免朝廷轻视,你二人立刻出发,分别前往陈留、许都,向曹司空、荀令君陈述此刻之危急。”
    为避免无法引起曹操的重视,也为了给己方后续行动增添合法性。
    钟繇继续说:“将袁氏准备立伪天子一事,就推给北方使者。”
    这段时间,河北使者也出没弘农郡,这些使者是袁尚表奏的弘农新郡守令狐邵。
    出没河东的使者,则是河东郡守崔琰所派。
    身为一方郡守,也在不断扩充郡府班底,许多士人经不起拉拢,暗自投靠;先到一步,有投效之功,往往能授予要职。
    未来新郡守站稳脚跟,要逐步替换下面的县令长,自然会优先提拔郡府的诸曹长吏。
    所以出没于弘农的北方使者很难抓,因为大多数都是本地士人,有的可能昨天还忠诚于司隶校尉,可能一夜之间就被说服,成为新郡守令狐邵的人。
    见钟繇如此说,杜袭、郭援齐齐应下,这终究只是一个杜袭的猜测。
    若推说是北方使者的游说方案,那么说明袁尚已经在这么计划。
    那么事急从权,持节都督关中的钟繇会有更大的应急处理空间。哪怕再过分,许都朝廷也会认下。
    只要避免长安落在袁尚手中,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为回报,杜袭、郭援快速从这潭漩涡里脱身。
    定下主论调,钟繇又与两人详细磋商。
    这时候守在门外的主簿入内:“明公,潼关失守。”
    钟繇眉宇阴森起来,扭头嘱咐郭援二人:“休要迟疑,快快出发。”
    两人拱手快步离去,钟繇接过主簿杨光递来一片木椟:“明公,潼关守兵溃散,敌将甘宁袭夺空城。”
    钟繇接过木椟,字迹潦草是危急时刻所写,就问:“关内粮秣器械如何?”
    杨光摇头:“不知,使者劳累正歇息,仆这就去提领此人。”
    “一同去。”
    钟繇握着木椟,迈步出门,杨光跟在背后很是苦恼摇摇头,颇有些不知所措。
    刚才他听到的话语,准备回去跟兄长杨亮商议;他们是卫尉杨琦的儿子,建安初年,追述杨琦护卫天子东迁之功,追封杨亮为亭侯。
    杨彪、杨琦这对堂兄弟联合其他公卿百官企图在宴席时逼迫曹操让权,曹操察觉后转身就走。
    随即就是各种报复,杨彪返乡,杨琦被隐诛。
    杨亮有亭侯爵位在身,不适合被征辟,他的弟弟杨光被钟繇征辟。
    作为钟繇的故吏,又担任主簿这种心腹职务,杨光不能出卖钟繇,但关系家族兴衰,何况论仇恨,他与曹操的仇,不比黑熊低多少。
    他快步跟随钟繇到前院,就见门阁处信使正端着水瓢畅饮,气喘吁吁瘫坐在地。
    钟繇走近,信使正要跪拜,钟繇就问:“潼关如何丢的?”
    “新丰失陷,守兵逃亡,都尉不能制止。”
    信使两手撑地半跪匍匐着:“许多吏士争抢粮秣,都尉命我等纵火烧关,引来溃逃吏士的追杀,都尉重伤。我等余下的人,又散去许多。”
    “这么说,潼关所处物资,尽数落在敌手?”
    钟繇追问,信使想了想:“仆出关城二三十里,未见关城起火生烟。”
    “知道了,下去好好休息。”
    钟繇嘱咐一声,立刻两名卫士上前,架起疲倦困乏的信使去了一旁。
    杨光跟着钟繇身侧,询问:“明公,是否准备车马。”
    “去吧,我要整理书册典籍。”
    钟繇说罢转身快步返回自己的办公偏厅,命令沿途喊来的书吏们开始打包,以方便装车,里面主要是司隶各郡的人口版籍数据。
    是这些年陆续统计的,还有各县主要的人才信息。
    带着这些去见黑熊、马腾,就算谈不出什么结果,黑熊也不至于伤他性命。
    如许多人猜测黑熊是梁沛冠姓出身一样,钟繇也持这种观点。
    劫持袁涣,顺路看中蔡伯喈小女儿又相约来年来抢这种事情,就能看出黑熊是个讲究人。
    后来抓扬州别驾蒋济,也只是剃发了事,说明这人非必要不杀人,掌握生杀大权,又处于逃亡状态,比绝大多数人士人有底线。
    至于荆州方面传来的各种剃头、断发信息,在钟繇看来,不过是跟赤眉军类似,故意用此来助长名声。
    自己又跟黑熊无仇,建安以来就经营关中;就算作恶,跟远在梁沛的黑熊有什么关系?
    所以钟繇一点都不慌,只要确定黑熊是梁沛冠姓出身,那钟繇真没什么好慌的。
    他是不慌,可整个司隶校尉官署的官吏、卫士开始慌了。
    等他身边纠集的十几名书吏抱着沉重竹简袋走出来的时候,署内官吏已经在打理行囊。
    有的听到消息匆匆返回行迹狼狈,与钟繇遭遇,钟繇也不喝斥,只是微微点头,就放任驻步听候处置的属吏离去。
    一些属吏背负行囊,腰悬佩剑,持着矛戟已经在门口等候。
    也有的属吏不告而别,而官署门外街道上已然萧索。
    钟繇看着一袋袋竹简装车后,才安心上车,杨光为他驾车。
    彼此没有多余的言语,五辆马车鱼贯而行,三十几名官吏、护卫背着行囊徒步跟随。
    出华阴城门时,城门守兵齐齐松了一口气。
    钟繇主动走,大多数人都算是躲过一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