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王辰落笔,李世民震撼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单单第三句那个单于夜遁逃,李世民就表示自己很喜欢。
    以他接受的文化教育,当然知道这首诗,看似是在写汉朝时李广、卫青霍去病等绝世名将,杀的北方匈奴溃不成军,匈奴单于都落荒而逃。
    但实际上却表明的是,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碾压。
    这可不就是个上好的兆头吗,大唐很快就要对北方的突厥人动手了,这首诗一拿出来,不就象征了大唐的必胜吗?
    好,这首诗写得好,李世民心里暗自做了决定,回去之后就要挂起来。
    再把这第九首诗也叠到了沙发上之后,李世民等待起了王辰的落笔之作。
    看王兄弟这架势,最后两首诗花的时间最长,要论质量和水平,指不定比前面几首还要高明一些。
    刚刚那首单于夜遁逃,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就等作为底轴的最后一首诗了。
    就像考试一样,一般最后一道题都是最难的,要放大招也是在等最后放。
    果然,王辰在思考了一阵之后,缓缓的挥舞起了手中的毛笔。
    也不像先前那般行书潇洒自如,婉转飘逸了,反倒变成了四四方方,十分严肃工整的楷书。
    李世民不由整个人都惊讶了起来,有时候写什么书法,就代表了这首诗是个什么意境。
    看来最后一首诗,情感比前面所有的诗都要强烈,否则王兄弟绝对不会行书变楷书。
    很快,随着王辰一笔一画的勾勒出一个个大字,这首诗就浮现在了纸上。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生是大唐人,死亦大唐兵!”
    在最后一个字落笔之刻,李世民顿时浑身一震,只感觉热血涌上头来,浑身寒毛倒竖,不由得感到头皮发麻。
    就单单这首诗,仿佛景象已经浮现在他的眼前。
    在万里之遥的西域,一座孤零零的孤城,镇守在大唐和外邦的边界上。
    不论是番邦小国的野心之辈,还是西域中那些极度不稳定的危险分子,任何想要动摇大唐在西域政权的存在,都需要越过这座城池。
    无论是多少敌人,无论敌人有怎样的战斗力,也不管镇守城池的大唐士兵要血战到何种地步。
    这座城池中的大唐士兵始终不后退半步,活着是大唐的士兵,死了也是大唐的忠魂。
    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却仿佛在李世民眼前完整的展现了无数个画面。
    在震撼过后,李二陛下就忍不住有些泪目了。
    文字的感召力向来是极其强悍,从这首诗中,李世民能够清楚的体会到,大唐将士的忠魂和荣耀。
    这就是大唐强盛的根基和关键!
    在浩浩大唐,万邦来朝的巨无霸帝国之下,是无数大唐将士埋骨他乡,永镇边陲换来的。
    正是有着忠义无双的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打造出来的大唐帝国,才换来了天下万民的安康。
    虽然李世民不知道王兄弟是如何写出这种意境的,虽然大唐立国至今也不过才十余年。
    但就是这种景象,李世民却能想象得出,他的眼光仿佛看到了遥远的未来,大唐在西域真就有这么一幕景象。
    震撼了好一阵子之后,李世民才深吸了几口气,把情绪平稳了下来。
    接着郑重其事的接过了这张纸,又反复朗诵阅读了好几遍,才忍不住开口问道。
    “王兄弟,你是如何描绘出这般景象的,莫非你今年才这般大的年纪,我还真要以为你上过战场扛过刀枪。”
    “倘若不曾杀过战场杀过敌,恐怕不会有这般真切的情感,也写不出这般波澜壮阔的气势,更加不会有你这么深刻的见解。”
    王辰立马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然后背负着双手,昂首挺胸的得意说道。
    “一般的诗人是见着什么写什么,经历过什么事情,才能抒发一些相应的感情。”
    “但像我这种奇才,不出家门便可知天下事,我即便没有亲眼见过,也能写的比亲身经历的人还要更加有感情。”
    “这就是我独特的本领,要不然你以为我凭啥一口气给你写十首诗出来?”
    李世民不由得哭笑不得,被王辰这么一番自吹自擂,顿时打破了他凝重的心绪。
    因为最后一首诗而产生的气势雄浑,慷慨悲壮之感,也渐渐的蕴藏在了心底。
    他看了看沙发上叠起来的整整十张纸,不由得再度吸了口凉气。
    这是真尼玛恐怖,写诗的灵感就跟不要钱一样的往外蹦,整个过程连半炷香都没有达到。
    仿佛王兄弟写诗真的不用想,提着笔就思如泉涌,文字刷刷刷的冒出来,这简直是恐怖之极。
    别说满朝文武,恐怕整个大唐,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这个地步。
    在半炷香时间之内,连续写十首命题诗,而且还不是那种简简单单的口水诗,反倒每一手都是质量上乘,极具深远意义,气势雄浑的边塞军伍诗。
    这让李世民不由得再一次起了无限的疑惑,王兄弟这脑瓜子是咋长的?
    为什么干啥啥行,做啥啥会,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这种奇特的本领了。
    但随着了解的越多,二人交道打得越深,李世民总是时不时的震撼无比,
    每一次王掌柜都能拿出更加新颖的东西或者技能,让他眼前一亮,总是能够刷新他对这位王兄弟的认知。
    每当他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王兄弟之时,王辰就会展露出更深层次的东西,仿佛高度无穷无尽,底蕴深不可测一般。
    想到这儿,李二陛下就不由得叹了口气。
    究竟是上辈子老天亏欠了王兄弟多少,才会决定在这一辈子弥补这么多,硬生生的塑造出了一个极端完美的惊世之才。
    这恐怕都不止五百年必出之大贤,这是千年未有之国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