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庶枝各种封官许愿。比如说英国公府,张忠是个残疾,也没有孩子,张懋是庶子,她就许诺只要朱祁镇复位,就叫张?继承英国公府。像是
其他勋贵也是一样,反正就是不管嫡支如何,就许诺二房三房。
这事一传出,各家勋贵都破了防,这爵位继承的事情,在你们眼里是开玩笑吗?你们随随便便就能转支?像是英国公府,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张辅,跟张?他们兄弟两个有什么关系,他们两人甚至因为各种不法,被张辅教训过,要不是看在张辅份上,这两人当初就要被问罪。如今却略过张辅的亲
儿子,想要让这玩意?
这勋贵要是传承全看皇帝的想法,那各家也别折腾了,干脆一点,先将嫡支干掉不好吗?要不然轮不到庶枝的头上啊!
摊上这种事情,常德公主哪里还有好果子吃,她又招认是听了孙氏的吩咐,自然孙氏也不能置身事外。
常德公主被幽禁在宗人府内,这辈子是别想自由了,薛恒与常德公主和离,当然,驸马都尉的身份肯定是保不住的,但之后想要再娶妻生子也没问题。孙氏这回却没躲得过去,常德公主好歹有老朱家的血脉,又是宣宗唯一活下来的公主,如今宣宗一脉,血脉凋零,朱祁钰总不能将唯一的姐姐给
嘎掉。但孙氏就不同了,那真的是祸国殃民,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啊!因此,直接赐死,以庶人的身份下葬。
孙氏一死,朱祁钰甚至觉得天都变得开阔起来,原本还有人劝他搬进皇宫居住,但朱祁钰却觉得皇宫风水不好,宣宗和朱祁镇都死得早,甚至当初仁宗也是死在这宫里的,朱祁钰难免觉得有些不祥,干脆先不搬过去了,群臣说了也是无用,反正他又没有大兴土木的意思,想要住在原本的潜邸,
那又怎么了?不耽误处理国事啊!
而苏茵当了皇后之后,自然还是跟朱祁钰一起居住。
没了什么后顾之忧后,朱祁钰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喜欢美色,好逸恶劳,耳根子软,也没什么大主意。之前还听苏茵的,之后又有了新宠唐贵妃,在唐贵妃那里的时候就多了。
苏茵对此根本没什么想法,你真要一生一世一双人,那就别想着做什么皇后皇妃。上辈子她跟朱见深在一块,后来朱见深也还有别的妃嫔呢,无非就是这些妃嫔威胁不到她的地位罢了。
如今也是一样,唐贵妃美貌多情,善解人意,朱祁钰在唐贵妃那里就是她的天,对唐家的恩宠甚至超过了对杭家。不过,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才能有限,因此,便将国事托付给于谦,而宫里的事情都托付给了苏茵。
苏茵俨然就是宫里的大管家,横竖以后都是为自己儿子攒家当,苏茵自然也不会躺平摸鱼,反而开始对内廷的许多机构开始了改革。有着上辈子的经验,她以内廷十二监八司四局为基础,开始搞起了小范围的工业革命,连蒸汽机技术都给点亮了。
于谦算是强硬派,原本历史上许多事情做不成,一方面是朱祁钰优柔寡断,又被朝臣掣肘,另一方面就是没钱。如今嘛,苏茵却是烧玻璃,做镜子,搞钟表,靠着这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奢侈品,收割到了海量的财富,朱祁钰再喜欢美人,又能花多少钱,因此,完全可以拿内帑的钱支持于谦收复
河套辽东,又趁着瓦剌那边内乱,将瓦剌给削弱了一波,反过来扶持蒙古压迫瓦剌。比如只收蒙古的羊毛,不要瓦剌的。又将肥沃的草场划分给蒙古人,然后还鼓励蒙古人贩卖瓦剌人为奴,中原这边购买了瓦剌人参与各种繁重的基础建设,比如说开矿修路,疏通河道之类。一时间,除了瓦剌人,所
有人都?了。
外有于谦和他提拔起来的一帮实干派,内有苏茵带着一帮宫人各种开拓财源,直接以皇庄皇店为根基,搞出了几个垄断性的大型企业来作为保底,景泰年间,整个社会那叫一个蒸蒸日上,即便出现了不少天灾人祸,也顺利度过。
苏茵没急着开启大航海时代,这会儿人口还没多到那个份上,强迫大家背井离乡显然是一件不怎么靠谱的事情,许多事情那是要因势利导的,没有相应的条件,硬是要去做,那就是事倍功半。
比起历史上,朱祁钰也就多活了四五年,他到了后期,为了追求刺激,连丹药都吃上了,苏茵劝过几次,他就是不听,还觉得苏茵是嫉妒他宠幸的几个新人。苏茵能有什么办法,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人要找死,拦都拦不住!
不过朱祁钰总算是躺赢,还捞了个景泰之治的名头,给他定庙号的时候,居然还捞了个世宗,这也是难免的,毕竟到了他,勉强也算是转移世系了。
朱见济登基之后,改元弘化,他依旧将挣钱的事情交给了苏茵,毕竟,苏茵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是有点石成金能力的女财神,朱祁钰到了后期,又是兴建宫殿,又是烧铅炼汞,又是豢养僧道的,反正就是一刻不停撒钱,但无论是宫里的财务乃至朝廷的财政,都比较健康。
苏茵无非就是不对外表功罢了,知道的人都明白她的本事,连宫里的宫人也愿意为苏茵做事,苏茵行事敞亮,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当然,你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苏茵也会网开一面,轻拿轻放。大家都明白,跟着太后有肉吃,至于皇帝嘛,皇帝也得以孝治天下啊!
但是这么多年的经济增长,也让民间人口开始膨胀起来,苏茵趁机开始开发辽东。
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开发辽东的难度就低了很多,清理那边的沼泽地,大兴水利,将黑土地开垦出来,哪怕那边比较冷,一年只能种一季呢,那也能提供大量的粮食。
苏茵直接跟朱见济商议,裁各地的卫所,将卫所那些军户通过海路迁移到辽东,在辽东给他们分地,让他们安顿下来。军户们之前不知道吃了多少亏,如今能顺利转成民籍,还分到了土地,哪里还在乎这里的苦寒,等发现这边的土地一攥都能流油之后,愈发兴奋起来。
大量的汉人迁移到辽东之后,自然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产生了联系。这会儿建州女真其实已经有些不安分了,首当其冲倒霉的就是朝鲜人。朝鲜人跑到京城告了好几次状,之前一直没腾出手来,等到辽东这边大移民时代来了之后,建州女真就遭遇了极大的打击。
女真人是渔猎民族,他们的生活更多依赖于捕鱼,而不是狩猎,毕竟辽东这地方,狩猎风险还是很大的,东北虎、熊瞎子、野猪之类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还是水里的鱼更好欺负一些。
朝廷如今扶持海西女真,打压建州女真,他们的日子愈发不好过,渐渐也团结不起来了,被迫下山,融入到了移民过来的汉人之中。
而随着中原生产力的发展,哪怕是为了增加市场呢,也不能再片板不下海了,在海上有利益的官员反对的声音虽然也有,已经不是主流,因为北边的官员多了起来,他们的利益在毛纺,在其他一些产品上头,不能再让南边那些海商把持市场了,重启下西洋的呼声越来越高,最后顺理成章地恢
复,大量的宝船被造出,沿着郑和当年留下的航线向着海外进发,将大明的威严再次带到了海外。而这一次,因为皇室没有垄断所有的利益,大量的士绅分润到了海贸的好处,大明终于在开放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