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火星救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火星救援》!
    这部电影在陈瑾的系统之中很出名。
    陈瑾到了北美之后,每天没事就会查一下相关的好莱坞大片新闻,还真被他查到了几部可以捡漏的。
    《火星救援》,就是其中很适合的一部。
    ...
    摩托车在戈壁滩上颠簸前行,车轮碾过碎石与沙砾,发出细密而持续的声响。夜风呼啸着从两侧掠过,吹得那块绑在后座的幕布猎猎作响,像一面不肯降下的战旗。骑手是个瘦削的男人,脸上覆着一层风尘,眼神却亮得惊人。他叫达瓦,曾是西藏某剧团的龙套演员,在舞台上跑过二十年的死尸、路人甲和背景群众。没人记得他的名字,连他自己都快忘了。
    可就在三天前,他在微光档案里看到了仁青的演出视频??那个十三岁的男孩,沉默地放下一件件遗物,走向孤灯。那一刻,达瓦坐在出租屋的地板上哭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原来一句话、一个动作,也能成为一把钥匙,打开锁了半辈子的心门。
    他翻出箱底那件破旧的戏服,掸去灰尘,背上行囊,骑上这辆二手摩托,朝着天山的方向出发。他不知道能不能赶上戏剧节的尾声,也不确定自己要演什么。但他清楚,这一路,是他人生第一次真正“登场”。
    与此同时,林晓正站在春晖剧社总部的小会议室里,面对一块写满数据的白板发怔。全国民间戏剧节的影响力远超预期: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八亿,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公共讲述日”提案已被列入文化部年度试点计划。但随之而来的,是各方势力的介入与角力。
    “教育部想把‘登场计划’纳入中小学美育课程,但要求统一教材、标准化考核。”林然推门进来,语气冷淡,“他们说,否则难以推广。”
    林晓摇头:“一旦标准化,就不再是讲述,而是背诵。我们要的是真实的声音,不是标准答案。”
    “可没有标准,资源下不去。”林然叹了口气,“还有几家影视公司联系我们,想买断‘微光档案’版权,包装成综艺IP。报价很高。”
    “不卖。”林晓斩钉截铁,“那些故事不是素材,是命换来的。”
    两人沉默片刻。窗外雨滴开始敲打玻璃,像是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问。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林晓忽然开口,“小时候我拼了命想进大剧院,觉得只有那里才算舞台。现在我发现,真正的舞台从来不在聚光灯下,而在一个人终于敢说出‘我痛’的瞬间。”
    林然点头:“可总有人觉得这种‘痛’不体面,不该拿出来晒。”
    话音未落,手机震动。是新疆那边传来的现场录像备份。林晓点开,画面中正是千人共述的最后一幕。当陈志刚说出“迷路的人,也能找到回家的路”时,镜头扫过人群,许多观众早已泪流满面。而在角落,一个穿着褪色藏袍的老妇人颤巍巍举起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我是索南卓嘎,我的儿子在1998年逃难途中失踪……三十年了,我一直不敢提他的名字。今天,我说出来了。”
    视频结束,房间里只剩雨声。
    林然低声问:“你说,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名字,藏着,不敢念?”
    林晓没回答。她想起周老师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别让舞台变成庙堂,别让讲述变成仪式。”
    第二天清晨,她独自驱车前往京郊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里收容着一批患有自闭症和语言障碍的孩子。校长告诉她,有个叫小宇的男孩五年没说过一句话,连父母都几乎放弃。
    教室里光线柔和,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用手印、蜡笔和拼贴创作的“声音画”。林晓蹲在一角,轻轻拿出随身携带的微型麦克风,放在地上。“这是魔法耳朵哦,”她对全班孩子说,“它能听见你们心里的声音。”
    其他孩子好奇地围上来,只有小宇仍坐在窗边,盯着窗外飘动的风铃。
    林晓没有强迫他靠近,只是开始讲述昨晚那位老妇人的故事。她说得很慢,像在哄睡一个婴儿。说到“三十年不敢提的名字”时,她看见小宇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
    她继续讲,讲仁青如何一步步放下遗物,讲陈阿海如何在海上漂泊四十年才被人听完一句话,讲李秀英的清洁车上有蝴蝶贴纸……讲到一半,小宇突然站起身,走到那幅最大的“声音画”前,拿起红笔,在空白处用力写下两个歪斜的字:
    **妈妈。**
    全班寂静。
    林晓的眼眶一下子热了。她轻声问:“你想告诉她什么?”
    小宇不答,却转身扑向角落的鼓架,双手猛击大鼓。咚??咚??咚??三声,沉重如心跳。然后他停下,指着麦克风,又指了指自己的嘴。
    林晓立刻明白。她打开录音设备,把麦克风递到他唇边。
    男孩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一个破碎却清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