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百九十六章屠杀(第1/2页)
靖平二年的春风掠过定北府新夯的土墙,非但未能驱散北地刺骨的寒意,反倒卷来一股令人窒息的铁锈与焦烟混杂的浊气,城门下,刚刚张贴出的告示浆糊未干,墨迹淋漓如血,魏军士卒玄甲森然,按刀肃立,冰冷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在告示前驻足的辽人面孔,那上面是北平行省枢密院的最新布告:征发民夫、摊派粮秣、严查流言、宵禁提前。
“看这阵势...又要打仗了?”一个裹着破旧羊皮袄的老汉缩着脖子,声音压得极低,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惊惶,他身边挑着半担干柴的年轻人啐了一口,柴担在瘦削的肩上晃了晃:“还能打谁?草原上那点‘余孽’呗!魏人...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赶尽杀绝?”旁边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搂紧了怀里的孩子,声音带着哭腔,“开春才消停几天?家里的粮缸早空了,男人又要被拉去修路运粮,这日子...还让不让人活?”她的话引来一片压抑的附和,人群如受惊的羊群,在魏军士卒锐利目光的驱赶下,带着满腹的愁苦与恐惧,惶惶然散入街巷深处,只留下几声孩童无措的啼哭在风中飘荡。
城东市集,往日的喧嚣被一种诡异的沉寂取代,胡商收起了色彩艳丽的毯子,缩在角落里警惕地张望;卖肉的案板上只剩下些无人问津的筋头巴脑,苍蝇嗡嗡地盘旋;几个契丹打扮的汉子蹲在墙根下,交换着眼色,其中一个用靴子碾着地上的土块,声音含混:“听说了么?太子...在镇北关那边闹出大动静了!”
“动静再大,顶个屁用!”另一个汉子眼神阴鸷,瞥了一眼远处巡逻而过的黑甲魏卒,“魏狗的火炮你没见过?辽阳城头,一炮下去,半条街都没了!太子爷手里那点人马,够填几回炮口?”他身边一个更年轻的汉子猛地抬起头,眼中燃烧着不甘的火焰,手不由自主地按向腰间--那里空空如也,所有铁器早已被收缴,“那...那就眼睁睁看着他们...”
“噤声!”阴鸷汉子厉声低喝,一把按住年轻人的手,力道大得指节发白,“想死别拖累大伙!看看周围!”年轻人的目光扫过那些麻木、畏缩、或是同样藏着恨意却不敢流露的同族面孔,又看向远处高耸的枢密院行辕黑色檐角,那股血气终究被更深的无力感压了下去,颓然垂下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枢密院行辕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巨大的北疆舆图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上面朱砂标记的烽燧告急点如同毒疮般蔓延,尤其镇北关一带,刺目的红圈层层叠叠,炭火在铜盆里噼啪作响,却驱不散那股透骨的阴冷。
枢密院主使卢何,须发皆白,身形清瘦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独自伫立在冰冷的石窗边,窗外,定北府新修的屋宇轮廓在铅灰色的天幕下延伸,更远处,是残垣断壁,他浑浊的目光越过这些景象,投向北方那片广袤而动荡的土地,那里曾是大辽的牧场,如今是大魏的北平行省,却依旧暗流汹涌。
“大人,”一名身着魏军制式皮袄、却明显带着契丹人深刻轮廓的年轻书记官,捧着一卷墨迹未干的文书,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沉重,“这是刚汇总的...第三批应征民夫名册,还有...各府县上报的粮秣摊派数目,缺口,很大。”
卢何没有回头,只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悠长而疲惫的叹息。这叹息仿佛抽干了他最后一丝气力,本就佝偻的脊背似乎又弯下去几分,枯瘦的手指抓紧了窗棂,指关节泛出青白,风烛残年的身躯里,那份呕心沥血、试图弥合裂痕、编织安稳的执念,在帝国钢铁战车再次隆隆启动的巨轮前,脆弱得如同蛛网,他仿佛看到自己数月来殚精竭虑、安抚流民、梳理户籍、重建驿站的心血,正被那自南而来的、名为“平叛”的飓风轻易撕碎、吹散。窗外,铅云低垂,压得人心口发闷,几片残雪被风卷起,打着旋,落向依旧焦黑的土地。
“知道了,”卢何的声音沙哑干涩,如同砂纸摩擦,“按...既定章程办吧,缺口...再催,严令各州县主官,务必如期如数征缴,倘若误了军机...”他顿了顿,后面的话终究没有出口,但那未尽之意如同冰冷的铁枷,沉沉地压在了书记官的心头。
“是。”书记官喉结滚动了一下,躬身应命,捧着那卷仿佛重若千钧的名册,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沉重的木门,枢密院大堂内,只剩下炭火偶尔的爆裂声和老人压抑的咳嗽声。
行辕另一侧的签押房内,气氛截然不同,这里是北平行省枢密院下属军务司的核心,作用类似于朝廷的兵部,但远没有宫城外面兵部衙门的那种氛围,只充斥着汗味、皮革味和一种生铁般的杀伐气息,墙上同样挂着北疆舆图,上面却布满了代表魏军各部集结位置和推进路线的黑色箭头,凌厉地刺向草原深处,几个身披玄甲、未卸征尘、此次没有随同出征的魏军将校围在巨大的沙盘旁,声音洪亮,争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