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约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她从来没有叫过“陛下”。
    “那我们...”她的目光坦然而直接,没有丝毫的羞涩或躲闪,只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属于“莫莫”式的直白:“什么时候要个孩子?”
    秋风猛地撞在窗棂上,发出更大的呜咽声。殿内的烛火被气流带得剧烈摇晃,光影在两人脸上明灭不定。
    顾怀愣住了,他预想过莫莫看完密函后的种种反应--沉默、追忆、伤感、释然,甚至是对他规划的河西未来的质疑或补充,他唯独没有料到,在这沉重的话题之后,在这关乎她身份、西夏命运、夏则结局的讨论之后,她会如此平静、如此直接地抛出这个问题。
    这问题如此简单,却又如此...直接,它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通往他们最核心、也最私密未来的那扇门,它跳过了所有权谋算计、所有身份转换、所有家国大义,直指他们之间最原始、也最牢固的纽带--血脉的延续。
    他看着莫莫那双清澈见底、没有任何杂质的眼睛,那里没有算计,没有试探,只有一种坦荡的、近乎天真的认真,仿佛在问“今晚吃什么”一样自然,仿佛刚才谈论的西夏存亡、夏则悲歌、凉国公爵位、未来河西的王...都只是铺垫,最终都指向这个最朴素也最本质的问题:我们,要有孩子了。
    巨大的冲击过后,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混杂着滚烫的悸动,瞬间席卷了顾怀的四肢百骸,他猛地反手握紧了莫莫的手,力道之大,几乎要将她纤细的指骨捏碎,随即,他又像是怕弄疼她般,迅速松开了些,但那灼热的目光却牢牢锁住了她。
    他无声地笑了起来,那笑容起初只是嘴角的牵动,继而扩展到整张脸,眉宇间连日批阅奏章、平衡朝野、算计海外的沉郁和疲惫,在这一刻被一种纯粹欢喜的光芒彻底驱散,他不再是那个端坐龙椅、手握乾坤的帝王,倒像是当年在江南小院得了意外之财、可以带莫莫去吃顿好的野小子。
    “好!好!”他连说了两个“好”字,站起身子,在并不宽敞的暖炕前踱了两步,玄青的袍角带起一阵风,然后又转回身,俯视着依旧安静坐着的莫莫,眼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我这就让太医院最好的圣手来请脉调养!让尚宫局把最好的滋补药材都送到你宫里来!让御膳房...”
    莫莫依旧仰着小脸看着他,看着他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样子,她清澈的眼底,映着他此刻鲜活生动的面容,也终于...漾开了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意,那笑意很浅,如同初春冰面裂开的第一道细纹,却足以融化这深宫秋日的寒意。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仿佛只是确认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嗯。”
    ......
    太祖端悯贵妃莫氏,佚其姓,莫氏其名。灵州人,或云陇右流徙遗孤。幼失怙恃,籍贯湮没,飘零草野,鹑衣百结。性沉静寡言,外讷而内慧,目光澈如寒潭,虽颠沛而神志不泯。
    太祖皇帝龙潜微时,游历四方。乾祐二十三年冬,于江南道左雪窟中得之,饥冻垂毙。太祖恻然,解衣裹之,携以俱行。时天下板荡,豺虎塞途。莫氏随太祖跋涉山川,备尝艰险。或佣书市井,或采蕨林莽,饥寒交迫,几濒于死。然其志坚韧,默然相随,未尝有怨怼之色。每至逆旅,必躬执炊爨,浣濯缝补,虽箪食瓢饮,亦安之若素。太祖尝抚其顶叹曰:“此女心性,如璞玉浑金,虽蒙尘而质不改。”
    后辽夏构衅,西陲糜烂。有夏国遗臣夏则者,阴怀复国之志,窥伺太祖身侧,见莫氏形容,以为奇货。乃矫饰言辞,诈称莫氏乃西夏仁宗皇帝流落血脉,讳名继璃。挟其北归兴庆府,焚香告庙,强拥登位,号曰“女帝”。夏则自领国政,总揽枢机。莫氏骤处尊位,如履薄冰,虽知非己出,然见遗民涕泣,疆土凋残,中心戚戚,遂勉力承之。夏则亲授经史,教以治道。莫氏性本淳朴,学虽迟缓,然秉烛达旦,未尝懈怠。批阅章奏,必反复推详;接见耆老,则温言抚慰。虽居九重,常念生民疾苦,减膳撤乐,躬行节俭,西夏遗黎,渐归心焉。然其夜深人寂,常南望故主,中心弗能忘。
    太祖定鼎中原,改元靖平。北伐功成,威加海内。闻莫氏陷于西夏,星夜驰赴兴庆。时莫氏虽膺尊号,然国小力疲,仰魏鼻息,复受夏则掣肘,郁郁寡欢。太祖直入宫禁,相见之际,莫氏泫然泣下,尽诉别情与身世之伪。太祖执其手曰:“吾来迎汝归家。”夏则知天命难违,大势已去,长跪请罪。莫氏虽历其欺,然感其复国苦心与教导之恩,亦为之请命。太祖宥夏则,携莫氏南返。靖平元年春,册封贵妃,位亚中宫,恩宠殊渥。
    是年,夏则上《河西归化疏》,自请去国号,废帝制,内附为河西道。疏中请以“女帝”降封凉国公,世镇河西。太祖持疏示贵妃,喟然曰:“夏文约穷半生而复国,终穷半生而毁之,其心可悯,其志可哀。”贵妃抚疏默然,泪落沾襟,曰:“彼以国殉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