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走!”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因为虚弱和激动而踉跄了一下,被水生紧紧扶住,他死死攥着那三十五两银票,仿佛攥着全家最后的命脉,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去买特许状!买船票!去博安洲!就是死,老子也要死在一片自己的地上!”
......
定北府。
比起江南,这里的春天来得更是要晚得多,残雪还顽固地覆盖在城墙的背阴处和远处的山峦上,呼啸的北风卷着沙砾和未化的雪粒,刀子般刮过人脸。空气中弥漫着牲口粪便、劣质烧酒和一种挥之不去的、属于占领区的压抑气息。
高大的城门洞下,进出的人流排成了长队,守门的魏军士卒裹着厚实的棉甲,眼神警惕而冷漠,像打量牲口一样扫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尤其是那些穿着羊皮袄子、梳着辫发或髡发的辽人,检查格外严苛,稍有疑问便是厉声呵斥,甚至拳打脚踢。队伍缓慢地蠕动着,压抑的沉默中,只听得见寒风的呜咽和牲口不安的喷鼻声。
阿木尔低着头,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羊,挤在队伍中间,他身上那件油腻发黑的羊皮袄子裹得紧紧的,却依旧挡不住刺骨的寒意,古铜色的脸庞被寒风割裂出深深的沟壑,嘴唇干裂,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浑浊、木讷,像两口枯井,他不敢抬头看那些魏人士卒,只是死死盯着脚下被踩得稀烂的、混合着冰雪和泥泞的地面。
轮到他了,一个年轻的魏军什长,鼻子冻得通红,不耐烦地用刀鞘敲了敲阿木尔牵着的羊:“哪儿来的?进城干什么?”
“草...草原...巴林部...”阿木尔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浓重的辽语腔调,“卖...卖羊...换盐巴...”
“巴林部?”什长皱了皱眉,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眼神变得更加锐利,“腰牌!”
阿木尔慌忙从怀里掏出一块粗糙的木牌,上面用烧红的铁烙着几个简单的汉字和数字--那是枢密院颁发给归顺辽民的“良籍牌”,也是他们在如今草原以南,大魏占领区生存的唯一凭证。
什长接过木牌,翻来覆去看了看,又上下打量着阿木尔,目光在他腰间那把割草用的旧匕首上停留了片刻,阿木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把匕首是祖传的,也是他宰杀牲口、剥皮剔骨唯一的工具。
“刀,解下来!”什长命令道。
阿木尔身体一僵,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还是默默地解下匕首,双手递了过去,什长掂量了一下那把粗陋的骨柄匕首,撇撇嘴,随手扔给身后的士卒:“没收了!下次再带刀,按图谋不轨论处!”他又踢了踢那只瑟瑟发抖的老羊,“这羊瘦得就剩骨头了,能值几个钱?进去吧!别磨蹭!”
阿木尔默默接过被扔回来的良籍牌,攥在手心,硌得生疼,他牵起那只被踢得咩咩叫的老羊,低着头,快步穿过阴冷的城门洞,像逃离什么恐怖的地方,身后传来魏军士卒肆无忌惮的嘲笑声。
定北府外城的街道比城外更显拥挤混乱,低矮的土坯房和残存的辽式砖石建筑混杂在一起,街道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穿着魏军号服的士兵三五成群,趾高气扬地走过,穿着丝绸长衫的魏地商人占据了最好的店铺,吆喝声带着南方的口音,更多的是像阿木尔这样,穿着破旧皮袄、眼神麻木的辽人,蜷缩在街角,或是在寒风里兜售着一点可怜的皮货、草药或柴薪。
压抑,无处不在的压抑,像一层厚厚的、冰冷的淤泥,包裹着每一个辽人,让他们喘不过气。
阿木尔牵着羊,走到城里唯一一家还收辽人牲口的杂货铺前。铺子老板是个精瘦的汉人老头,眼皮耷拉着,看都没看阿木尔一眼,只伸出两根枯瘦的手指:“老羊,太瘦,二两银子,爱卖不卖。”
二两银子?够买多少盐巴?更别说一口铁锅了!阿木尔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这老东西在压价,可他别无选择,城里其他的店铺,要么不收草原上辽人的东西,要么价格压得更低,家里的盐罐子早就空了,妻子和两个孩子都等着盐下锅。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发不出声音,最终,他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接过了那两枚冰冷的、带着汗渍的碎银子,老羊被伙计粗暴地拖进后院,发出几声哀鸣。
阿木尔攥着那两枚碎银,没有立刻去买盐,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街角一处相对避风的墙根下,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蹲下,寒意顺着墙壁透进骨髓,却比不上心里的冷。
他想起了儿子***。
***才十三岁,像草原上的小马驹一样倔强,上个月,***在城外河边放牧家里仅剩的几头羊时,和几个魏人移民的孩子发生了冲突,那些孩子嘲笑***是“辽狗”,朝他扔石头,还试图抢走一只小羊羔,***护着羊,和他们打了起来,结果...那几个魏人孩子只是被各自家长骂了几句,***却被闻讯赶来的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