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四两拨千斤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皇帝治理天下靠谁?
    士族!
    士族又以谁为尊?
    孔夫子!
    所以剑指山东士族的杜荷来到了曲阜,来到了孔庙。
    他做事喜欢找支点,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
    而这里就是能够掀翻山东士族的一大支点。
    只是还需要点技巧。
    硬碰硬,不明智。
    身怀后世一千多年的文化积累,肯定要以柔克刚,走他们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
    眼见孔志元不相信,杜荷继续加码:“我还会奏请陛下,封孔颖达孔大人为‘衍圣公’,官居一品,班列文臣之首,自他开始,嫡系子孙皆可世袭,这也就意味着将来你也会成为一品衍圣公。”
    他奏请了,皇帝批不批,那是皇帝的事。
    孔颖达现在是国子司业,从四品。
    其他不说,仅是从四品跃升一品,还要班列文臣之首这个噱头,都会在他们士族内部掀起惊涛骇浪。
    在利益面前,这世上没有铁板,只有一块。
    一块可以是钱,可以是地盘,也可以是影响力。
    他在长安“折辱”孔颖达在前,如今又助抬其地位,倘若再削山东士族之利以资孔氏,他们会坦然接受?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他们的灵魂纵使是用儒学喂养的,但是享受了一代又一代的现实利益也摆在那。
    想来这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大戏会很有趣。
    “一品衍圣公?”
    孔志元既向往又畏惧道:“你……你到底意欲何为?”
    杜荷道:“在我眼里,古往今来的圣人,唯孔夫子一人耳!你们虽口口声声说尊师重道,却让孔庙如此不堪,孔府难以入住,这一带也毫无圣人气韵可言,甚至连荒废已久的周公庙都没人修。”
    “而长久以来,山东士族沐儒学而兴盛,怎能忘恩负义?我会派人督促他们捐款,修葺孔庙、孔府,乃至整个曲阜,以让儒学再放异彩,传至万世!”
    捐款?
    颠来倒去还不是为了借钱!
    不!
    这肯定是募集之后,悉数拿去赈灾,都不带还的!
    这算盘打的……
    当山东士族都是三岁孩童呢!
    孔志元摇头道:“你怎能如此道貌岸然?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帮你们孔家,你还这么说我?真是狼心狗肺!”
    杜荷抽了下鼻子道:“既如此,从即日起,我便带人于孔庙设‘文斗’,向山东各大士族下战帖。”
    “不论诗词歌赋,还是对子文章,各大士族皆可推举一人,还可不是他们本族之人,只要能赢我一场,我捐万贯修葺,否则他们来捐!”
    打着修葺孔庙和孔府的名义来文斗?
    这是将山东士族给逼得不得不应战啊!
    孔志元冷笑道:“卑鄙无耻,也太过自负,你真当自己在长安写了几首诗,狂言了一番便是文坛泰斗了?”
    “这么不领情?”
    杜荷轻笑道:“本来我还想着到手后,给你们留个铜板的,现在看来是我太仁慈了,还是都拿去赈灾吧!先圣可负,百姓不可负!”
    “文人自有风骨,何须嗟来之食!”
    “可天底下最喜欢施舍的不也是你们这些士族吗?商贾施舍钱财尚能苟活,你们施舍仁义却肥了己身。”
    “……”
    一语封喉。
    孔志元火冒三丈地盯着他看了许久,想要反驳,却是如鲠在喉。
    这些年他广游天下,所见不就是这般吗?
    只是……
    他不愿承认,或者说不敢承认!
    不由地,他又想起了杜荷那最道貌岸然的四句话,如箭穿心。
    “言尽于此,孔庙我占用了,你也别想不开,寻死觅活的!想要为儒家赢得尊重,那你就让各大士族来战!”
    杜荷带人进入孔庙,随后将孔庙文斗之事广而告之。
    同时还暗戳戳地让人散播了一条消息。
    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奉旨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拟将山东士族崔干列为第一等。
    宋州。
    山东各大士族的人齐聚刺史府,既是道贺崔干,也是要商议应对杜荷一事。
    宋州刺史崔干,原名崔民干,避了李世民的讳。
    他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曾祖父是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殿中、吏部二尚书崔孝芬。
    崔孝芬次子崔猷曾离开博陵故土,西奔投靠北魏孝武帝。
    这一支世代出仕关陇西魏、北周、隋朝、大唐四朝,累世冠冕,门第清华。
    崔干在前朝任醴泉县令,投靠太上皇后,被任命为相府主簿,后又擢升为黄门侍郎,如今已是一州刺史。
    他生得也是五官立体,气度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