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大明首辅(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本市新闻报道,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人类大一统帝国的开创者,大明圣朝圣祖朱佑锺墓穴现已被专家打开。
    因圣祖身份的特殊,以及其墓穴内可能藏有大量珍贵资料,甚至可能存有大量薛虹生平。
    所以既为了监督,也为了让全世界人民目睹历史的真相,政府会采取非实时转播的形式,对大家展示墓穴发掘的全过程。
    消息一出,网友纷纷炸开了锅。
    “哈哈哈哈!!这已经是第几次说能挖到薛虹的墓了?”
    “话说……墓穴里不会有一些比较吓人的场景吧?”
    “所以官方才是非实时转播,而不是直播。有不好的画面肯定掐了呀!”
    “那还监督个毛线?东西偷偷拿了,揣兜里,然後前段一掐不就完了?”
    “big胆!!!想喝紫菜蛋花汤了是吗?话有点密了嗷!”
    “就是,人家老朱家和老薛家的後人都没啥意见呢。”
    “哈哈哈哈,说的那倒也是。唉?不说了不说了,有画面了。”
    现在来让我们采访一下现场的专业人士。
    电视画面一转,镜头给到一位有着:地中海丶啤酒肚,深色t恤西装裤的中年专家身上。
    “根据我们的研究啊,这个圣朝圣祖朱佑锺呢,生前受老师薛虹的影响,以及受祖父丶父亲的熏陶,一生都是比较节俭的。
    包括圣祖起居录中,以及相关大明王朝史丶大明圣朝史中青少年时期,以及中年丶晚年的记载,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这个墓穴中我们推测,不会有太多的类似大家猜测的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
    而是珍贵无数倍的史料佐证。
    甚至我们可能推断,薛虹所遗留的大部分书籍以及着作,都可以在这个墓穴中找到副本,甚至是原本,甚至其夫妻两人的骸骨,可能也在这个墓穴中。”
    记者点了点头,然後开口问道:“好的,可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
    一直以来对於薛虹的传说都是一个比较神秘又复杂的形象。人们对於他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近乎全知的博学了。
    史书有过记载,薛虹曾经着作过相关的地理着作,以及历史周期规矩。
    堪称最早的归纳了地理降水量问题和农耕游牧问题的人。
    根据当时其他人的世家丶列传记载,在薛虹去世后,人们对於他本人早年的手稿及着作趋之若鹜。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麽薛虹的大部分着作会处於一种近乎失传,只存在於传说中的情况呢?”
    教授显然很满意记者问的问题,这恰好问在了他知识范畴内,又可以彰显他的水准,清了清嗓子回答道。
    “关於这一点我们也是做了大量的相关考证的。
    得到的结果就是,薛虹的思维和眼界彷佛完全不属於那个时代。当时的上层,不允许薛虹的知识流传太多出去。
    他出身底层,一生也在致力於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大家可以看一看,薛虹在任期间大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文化上看,薛虹抓住了世界的大格局,打破了华夏地区固有的思想,缓慢且稳定的推动了小农时代走向工农时代。
    并改抑商政策为推动商业发展。
    但这种商业的繁荣,并不是像宋朝一样,以牺牲底层农民的利益来交换的。
    自铁轨出现后,商业进入大繁荣时期,这个时候,薛虹教授圣祖颁布了新政。
    那就是商人收取70%利润的税收,而农民不但降税为四十税一,逢灾年可以领取国家的救济粮食,甚至来年可以到官府免费领取粮种。
    对於同商人一同崛起的工人,薛虹也采取低税甚至是免税政策,取消了工人的贱籍,甚至采取工匠等级制度。
    能工巧匠的待遇同高级官员的待遇甚至相同。
    总体而言,就是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因为交通的进步促进的商业的大繁荣。
    资本迅速崛起的同时,却又被薛虹牢牢关在笼子里。帮助底层百姓分摊压力。
    那个时期的大商人大资本,与其说是资本,不如说是薛虹用来给刺激国家经济的鲶鱼。
    圣祖一朝除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也回到了先秦时期的百花齐放。
    因为通过文皇帝丶孝文皇帝两代人配合薛虹的努力,政府在民间的声望几乎达到了古代王朝的巅峰。
    公信力前所未有的好,加上政治清明,生产力不断提升。人人吃的饱饭,自然不会想着造反。
    所以圣祖皇帝不怕文化的百花齐放会给国家带来动荡。
    而且虽然说是百花齐放,但依旧是以儒为主,保持核心思想理念不变。对於诸子百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也就造成了,继唐宋之後的又一个文化盛世。
    至於军事上就不用我过多描述了,大家倒背如流。
    我们通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