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折柳送故人,诗名动京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数日後便是除夕了,伯安兄何必今日出发呢?”
    京城郊外官路旁,风雪飒飒,十几道身影出现在空旷的大路边上。
    若是有人认出来了这一群年轻人必然会大吃一惊。
    马车旁的两人分别是薛虹丶王云。
    不远处牵着马一并过来送行的分别是:高拱丶陈辰丶海瑞,甚至朱辉也混在其中。
    可以说是京城文坛年轻一代的风云人物了……朱辉除外。
    朱辉有些不服气的拢着袖子,用不善的眼光盯着王阳明:“喝~忒!!这小子哪好了?和老薛才认识几天就过来给他送行。”
    本王先认识的都没有这待遇!
    陈辰笑而不语,只是目光一直落在薛虹身上。还真是有意思呢,农家里到底是怎麽样才能长出来了景瑜兄这样的一位俊才,真是好奇啊!
    至於高拱和海瑞私下也和薛虹丶王阳明有些交情,所以一并过来送行。
    王阳明嘿嘿一笑:“祖父身体抱恙,家父受陛下委以重任难以返乡。
    今我身为人子自然要代父尽孝,侍奉祖父左右。
    这不,陛下怜我,任命我为浙江馀姚通判。说起来为兄还算是升官了,哈哈。”
    其馀几人听的眼皮直跳,你照顾你祖父?别开玩笑了,可别再偷摸的给你祖父开药,那乐子可就大了!
    一般人给自己开药差点吃死会怀疑人生,可王阳明不会。
    王阳明就是这样,天生乐天派,碰到啥事也不会陷入自我怀疑或者沮丧。
    屡试不中,那是考官眼光的问题!
    格竹子格生病了,可以是竹子的问题,也可以是朱子的问题,唯独不会是老子的问题!
    以前王阳明屡试不中,他爹怕他陷入内耗,想着去安慰安慰儿子,结果去了一看,自己儿子忙着臭美,完全没有内耗的意思。
    临行前薛虹到路边,撩起袖袍亲手摺下柳枝送给王阳明,并道:
    “初识盛文苑,才德两相全。
    偶发兰竹信,以表心中言。
    水作相思镜,月逐人团圆。
    暂生离别意,愿君乘青鸾。”
    王阳明接过柳枝单手握着,跳上马车大笑道:“景瑜,此番入京最幸之事莫过於与你相识,更盛金榜题名矣!
    诸位多谢相送!珍重!!”
    薛虹目送王阳明离去后,一回头吓了一跳。
    只见几双眼睛充满怨念的盯着自己。
    “景瑜,行啊,不是说不善诗词嘛!”
    “关系不错嘛,还相识景瑜更盛金榜题名。啧啧啧……”
    最离谱的还是朱辉,怨气几乎要凝成实质。王云小三!!明明是哥们我先来的!!
    “我说几位,你们不是在京城待的好好的嘛!我总不能写一首送别诗给你们吧?”
    高拱拢着袖子玩笑道:“走不走是现实问题,可送不送就是态度问题了。景瑜也不好厚此薄彼吧?”
    最後薛虹还是答应将来年自制的墨条和用来拓印的连史纸送每人一些,这才平息了众怒。
    至於朱辉死缠烂打让薛虹答应了,有机会也给他写一首诗才算作罢。
    也许下次见面时,这位幼年圣人就进化为完全体了。
    翌日,薛虹相送王阳明时随口所作送别诗不知被谁传开。
    一时间薛虹自称的“不善诗词”彻底被人们以为是其自谦的说法!
    您这是不善诗词,那我们是什麽?
    再加上坊间传闻薛虹清冷高尚的品格,这首送别诗一时间京城引起了一番新的追捧热潮。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
    “水作相思镜,月逐人团圆……好!!好意境啊!!今古之人大多言人逐月,鲜有人说月逐人呐!
    此诗虽简短,却是意境上乘,讲述了与好友相识丶送别的心境和祝福。
    妙!妙!妙啊!”
    作诗不能一味堆彻词藻,也要讲究言简意赅,意境为上。薛虹这首送别诗恰好符合此道。
    贾政坐在自己房间中,看着詹光抄写下来的“送王伯安於京郊”,口中不断的称赞。
    一旁的王夫人听不懂贾政说的什麽诗词鉴赏,却只知道这是在夸赞薛虹。
    一提起薛虹来,王夫人就忍不住生出厌恶之情。
    自从这个吃绝户的黑心的小子进了京城以来,他的宝玉就没顺过!
    先是占了林府的百万家产,又借着林如海的人脉得了探花之名。
    甚至搞得就连贾母也不顾宝玉是自己嫡亲的孙子,也开始告诫自己要多关注林丫头和薛虹!
    呸!一个克母命薄的丫头,一个黑心福浅的农家小子,倒还真是绝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