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又继续道,
“皇孙朱允?最近上了《言九事疏》,言之有物,对治国颇有裨益。”
老朱详细说了奏疏的内容。
朱允?觉得都是正确的废话,
可是老朱却如此赞赏,让朱允?心里升起了危机。
老朱还在继续:
“炫儿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太子生病期间,因为担心太子健康,甚至食不知味,晨昏定省,从不疏漏。”
朱允?低着头,本着小脸,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终于又被皇爷爷认可了。
最后,老朱又夸奖了朱允?,
“皇孙朱允?做了轧花机、蜂窝煤、平滩晒盐法,都让百姓得到了实惠,朕心甚慰。”
朱允通安静地坐着,有些地方已经整理了盐田,据说地方官吏、百姓都很认可,热情很高。
预计今年的盐业会是一个大丰收,保守估计,盐产量能翻一番。
但是朱允通发现了问题所在。
老朱对朱允?的定义,是与国有益,孝顺。
大明以孝治天下,这是很重的夸奖了。
而对他的夸奖,仅仅是几个造的物件而已,一句话就带过去了。
朱允?敏感地觉察了差别。
其实,他早就意识到,自己和老朱的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冲突。
老朱想的是江山永固,一代一代传下去,朱家江山万万年。
可是朱允?想的是发展科技,开启民智,尽快释放国家的力量,去开启大航海,攫取世界的海权,
世上那么多无主之地,必须尽快占领。
朱允?以为自己很隐忍了,但是似乎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锋芒太盛?
还是表面文章做的不够?
朱允?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深吸一口气,暂且放放吧。
至少在东宫站稳了,外面的开局也很好。
宴会很庄重,老朱坐在上首,大家都有些放不开。
酒过三巡,重臣们轮番上前向老朱敬酒。
老朱喝了一会儿,很快就不胜酒力,太子陪着去书房休息了。
陛下,储君都不在,大殿放羊了一般,热闹起来了。
有的人继续找人喝酒,
有的则起身看周围挂的花灯,猜灯谜。
朱允?站起身,饭菜很简单,他已经吃了大半饱,
过去和认识的官员,还有蓝玉、常升打了招呼,他准备去殿外欣赏花灯。
朱植过来招呼他,
“通侄儿,出去放烟花?”
朱允?刚要答应,张节走了过来,
“殿下,太子请您过去。”
朱允通只好和朱植他们摆摆手,跟着张节去了偏殿。
太子朱标坐在上首,朱允?已经到了,一旁还有一个黢黑的中年男子。
朱允?上前躬身道:
“父王!”
朱标指着中年男子,
“?儿,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汉中府学教授方孝孺。”
方孝孺上前躬身施礼,
“下官拜见三殿下。’
朱允?躬身回礼,
“方教授!”
朱允?撇撇嘴,方孝孺这种大儒,老三应该叫“先生”的。
朱标温和地说道:
“都坐下说话吧。”
朱允通坐在了朱标的右边下首,和朱允?相对而坐。
方孝孺则坐在了朱允?的下首。
朱标说道,
“方教授学问精深,你们兄弟要多跟他学习。”
朱允通兄弟都躬身称是。
方孝孺躬身道:
“太子,下官已经和二殿下聊过,二殿下学问很扎实。”
朱标笑道,
“他们哥俩都还是孩子,你多批评,要求要严厉。”
“是!”方孝孺恭敬地回道。
太子和方孝孺聊起了经义,朱允?偶尔插一句话。
朱允?则默默地听着,
他发现,每次朱允?说话,方孝孺总能恰如其分地接住,上升一个高度夸赞一下。
儿子被大儒夸赞,朱标捻着胡子十分开心。
朱允判定,方孝孺已经站队了朱允?。
~
方孝孺突然问道:
“三殿下最近治何经?”
朱允?淡然道:
“《礼记?曲礼上》。”
方孝孺愣住了,
一般说治经,只说经书的名字,是《尚书》,是《易》,还是《诗经》,
殿下为何强调是《礼记》的《曲礼上》。
朱允?故作疑惑,
“三弟,治经治的是一本书,为何单独治其中一篇?”
不等朱允通说话,朱标已经笑道,
“?儿做的对。你还是小,学问不扎实,治一本经典太过吃力,目标也太宽泛。”
“单独关注其中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