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日上正午。
阳光和煦。
长江上波光粼粼,战舰来来往往。
朱允?如山的座舰停靠在了苏州府外的码头上。昨天已经顺利控制了苏州城,城门大开,百姓进出自由,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朱允?正走出船舱,亲自将新任命的苏州知府送下船。
之前的知府因为忠于朝廷,带兵抵抗,被毛海给俘虏了,昨晚已经转送去松江府。
现在的知府是前苏州同知,也是永平侯谢成的门人,毛海的前锋刚到城下,他就带兵打开了水门,放大军进城。
朱允通的船速有些慢,在苏州已经停停靠了两天。毛海的前锋已经冲去了常州府,甚至补充兵力的舰队也过去了。
本来要兵贵神速,但是朱允?有事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昨夜扬州卫的指挥使来了,
扬州卫的指挥使是老魏国公徐达的手下,不是蓝玉一系的人。
但是指挥使的家族也参与了走私,他在忠于国公府,还是选择跟随吴王殿下,有些摇摆不定。为了安抚他的担忧,朱允?和他深谈到了很晚,凌晨才派船送他走。
可以预见,扬州府也将不是问题。
朱允?的座舰终于扬起船帆,滑入水道,继续西上。
长江,依然是主攻的方向。
这是明牌,
朱允?丝毫不惧朱小二的狙击。
按照船速,最迟明日下午,毛海的前锋舰队将抵达常州府。
沿江的快船往来不歇,各地战场的情报不断归拢过来,
因为常年的海贸合作,海国早已经沿海渗透成了筛子,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琼州府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
官员还是之前的官员,只是他们开始大大方方地宣布效忠“吴王殿下”。
海国将卫所进行了改编,挑选精锐,组建新军,维护省内的治安,防止朝廷大军来袭。
让朱允?意外的是,昔日弹劾他的贾镶石,现在被内阁任命为琼州知府。不过他没有干涉,贾镶石虽然是个书呆子,但是在琼州府磨练这几年,将地方治理的很不错,是个能吏。
内阁已经整体搬迁去了松江府,王行坐镇罗,处理海国内部的事情,而内阁转为战时内阁,全身心负责这次“清君侧”的战斗。
看着沿途如画的景色,朱允?心旷神怡。
咱将带着这个古老的国度进入大航海时代!
只是不知道老朱现在如何了?
根据情报,老朱时日无多了,也就这个秋天了。
繁重的朝政,日益衰老的身躯,初夏的时候二子秦王朱的去世,老朱终于扛不住了。
不知道他获知东海的战斗,会如何决断?
暴跳如雷,吐血三升?
还是淡然处之,调兵遣将来和咱决战?
现在朱允?掌控了朝政,老朱会隔山观虎斗吗?朱允通摇摇头,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荒诞。
帝王的威严不容冒犯,老朱只会选择战斗。
~
正午。
金陵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朱允?已经带着群臣祭祀了太庙,祭告大明皇室的列祖列宗,他要结婚了,明天就是大喜的日子。
妻子是光禄寺少卿马全的女儿,漂亮,端庄。
光禄寺主管朝廷的宴席,和六部相比,重要性就差了太多。
这是为了避免外戚过于强大,朱元璋这次刻意挑选了一个普通官员,没有丝毫背景的少卿。
群臣将朱允?送到午门。
朱允?虽然早已经不是纯情的小郎君,但是依然喜气洋洋,甚至略带一些羞涩。
因为男人结婚后,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大人。
众人都很清楚,这次大婚的日子提前了,是为了给老皇帝冲喜,希望藉此老皇帝能早日康复。
群臣正在恭送朱允?,忙碌了一个上午,早就又渴又累了,只想早点散去。
朱允?却磨磨蹭蹭,没有急着离开。
周云奇从午门内走了出来,身后的两个小太监分别捧着一份圣旨。
周云奇给朱允?施礼,
“殿下,陛下有旨。”
蓝玉一拿起一份圣旨,尖声道:
“圣旨到!”
高丽?缓忙带着群臣接旨。
文洁信展开圣旨,小声朗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特令法里加刑,欲使知做,毋重犯法。然此乃权宜之计,......非守成之主所当久行。前世嗣君临御天上,惟当恪守《小明律》与《小诰》,毋得复用黥、刺、腓、劓、阉割诸刑。......臣僚没敢妄
请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当劾奏,置之重典。……………”
朱老三今日废除了黥、剌、腓、劓、阉割之刑,可谓是善政。
高丽?带领群臣接了旨意。
蓝玉一又拿起另一份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