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声道,
“快了,最近别让女儿出门。”
“那咱儿子………………”
“有人带他走,别担心。”关大匠安慰道。
“还需要多久?”
“再撑十天吧。”
妻子撒出炉膛里的柴禾,拿起一把书信丢了进去。
火舌很快包裹了书信,青烟滚滚,
妻子低声叮咛道,
“你这几天注意一点,发现什么不对就不要出作坊。”
关大匠搓搓大手,
“咱没事。你把家里的东西收拾一下,只能带一个包裹,其他的全部丢弃。”
关大匠出去了。
妻子挑动着火堆,不断添加新的书信。
火光映红了她的脸膛。
丈夫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机密,炼钢的技术,家周围早已经没有了正常的邻居,他们也分不清邻居来自锦衣卫,还是其他势力的探子。
就连亲朋都有不少被收买了,要么企图高价收买技术,要么不时来一趟,试图打探点消息。
眼前烧的这些都是很普通的往来,不过是一些日常问候,机密的东西压根不会留下来。
但是,就连这些都要烧掉,避免连累到写信的人。
乾清宫。
朱元璋用过午膳,在周云奇的陪同下,去了御花园散步。
冬去春来,阳光和煦,终于可以走出屋子晒晒太阳。
朱元璋背着手在前面走的很慢,周云奇抱着佛尘跟在身后,侍卫散在四周。
朱元璋的心情很复杂。
大臣们请求立储的奏疏神奇地消失了,淮西武勋的奏疏犹如雪片一般飞进通政司。
武勋的都在清辞,
似乎在一夜之间,他们都看淡了名利,全部要归隐田园。
他们的理由和宋太祖当年如出一辙,全部是“称疾”“请解兵权”。
甚至有的还写明了去向,有的愿意去凤阳去守护皇陵,有的要回老家,
最奇葩的是舳舻侯朱寿,竟然想去崖州。
在大明,崖州是贬官、犯人去的地方。
朱元璋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朱寿去崖州能干什么?
朱寿水师起家,难道就是因为崖州四面环海?
常升的请辞写的中规中矩,理由无非是自知平庸,不堪重任;身体不好;要奉养老母。
朱元璋心中有些矛盾。
全部放过,他有些不放心。
这些人都是尸山血海里趟出来的,在军中都有广的影响力。
放虎归山容易,但是一旦时机到了,老虎择机下山,那个时候再去缚虎,可能就力有不逮了。
可是真的全杀了,理由却不好找啊。
对于武勋,贪腐罪不至死,可是总不能每一个都是谋反吧?
如果蓝玉不死,就是蓝玉谋逆,这些武勋是同党。
可惜蓝玉死了!
该死的蒋琳,竟然隐匿了重要的情报!
朱元璋出了一身细汗,转身回了乾清宫。
在御座缓缓下,指着淮西武勋的清辞奏疏,
“云奇,这些全部送回通政司,驳回。”
不是不同意,而是要挽留,再辞;再挽留,再辞,批准。这是必然的程序。
第一次清辞就同意了,只能说明君臣关系很恶劣了。
更何况,不管杀还是不杀,先拿掉职务也是好事,至少减轻武勋对军队的影响力。
朱元璋戴上老花镜,拿起御笔,摊开了一本奏疏,
“云奇,传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府大都督。”
一下子去了这么多武勋,他不担心军队后继无人,而是头疼后继的人太多了。
提拨谁,不提拔谁,京城必将迎来一场争议。
朱元璋精神抖擞,选拔总比除名要轻松。
侍卫进殿禀报,
“陛下,长兴来了。”
朱元璋点点头,
“宣”
一个健壮的老将军大步进殿,
“臣长兴侯耿炳文拜见陛下!”
“免礼。”老朱吩咐道,“赐座。”
现在耿炳文是儿女亲家了,自己的孙女要嫁给耿炳文的长子璇。
耿炳文谢恩后,小心地用半个屁股蹭在锦凳上。
朱元璋喝了一口茶,缓缓道,
“这次让你来,是让出一趟差事。”
“?儿去了浙东,咱很不放心他,那里毕竟常年和倭寇打仗。”
“你去一趟吧,陪在他身边,别让孩子瞎胡闹。”
耿炳文急忙起身,拱手领旨,
“臣遵旨!”
耿炳文心中没觉得是多大的事,不就是陪皇孙游山逛水吗,这个让儿子璇去都行。
朱元璋又叮嘱道,
“不能让孩子上战场。他学了武,就觉得功夫了得了,总想去砍几个敌人。你给朕盯紧了。”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