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挡去很多的麻烦。”
现在甲骨成了宝物,这里丰富的甲骨自然被人盯上了。
有些人自持有权力,或者有背景,企图来“借阅”,但是在这个牌子面前,都铩羽而归。
两人说说笑笑,一起进了院子。
关大匠今天来,是给黄元济安装避雷针的。这里每一片龟甲都是独一无二,一旦被焚毁,就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黄元济已经挑好了安装的地方,有管事的领着关大匠的手下去安装避雷针。
黄元济问道,
“老关,你是第一次来,咱陪你转一圈吧,欣赏一下咱的库房。”
关大匠笑道,
“早就听闻先生的库房与众不同,今天能一睹真容,是咱的荣幸啊!”
黄元济得意地哈哈大笑,虚引道:
“老关,这边请。”
他在一旁带路,走到第二排房子,指着房子介绍道:
“围墙是石头砌成的,屋顶是粘土、糯米浆、碎石混合后铺设的,整座房子没有一块木头。”
“扔火把进来点不起火!”
“用锤子砸,砸不烂!”
他推开了一个房门,里面全是精钢打造的架子,上面放满了甲骨。
三间的房屋,密密麻麻的架子,放满了甲骨。
这样的房子,第一排就有三座,后面还有两排呢。
关大匠不由惊叹,
“这些都是宝贝啊!”
黄元济红光满面,“第一排已经存满了。”
“黄先生,一共多少块了?”
“昨天刚好凑了个整,”黄元济故意停顿了一下,才继续道,“一共六万块了。”
嘶!
关大匠吃了一惊,
“大明的甲骨都落先生手中了。”
黄元济摇摇头,
“这才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少人都惜售了。第二排、第三排还空着呢,咱正在全力搜集。”
关大匠连声感慨道:
“都是宝贝啊!单是这些甲骨,都是无法用黄金衡量的!这是国宝!”
“先生将它们保存下来,发掘它们记载的历史,功在千秋啊!”
黄元济也点头认可,
“这是咱们中原的文明,是历史。咱不过是代为保存。”
“殿下说了,以后成立一个甲骨博物馆,献给太学,或者献给朝廷。”
关大匠挑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
“先生已经在青史上留下大名。”
黄元济写了一本小册子《刀耕火种》,阐述了他在甲骨上发现的商朝的历史,在大明朝野引起轰动。
就连朱元璋都赞叹不已,下旨褒奖。
现在研究甲骨,已经成了大明的一门显学。
黄元济捻着胡子,连连谦虚,
“不敢当,不敢当!还是殿下高瞻远瞩,引领咱进了这一行,没想到越琢磨越有趣。”
看着黄元济痴迷的样子,关大匠心中感慨不已。
搁在一年前,谁能相信财迷“黄貔貅”,竟然成了钻故纸堆的老学究?
真是造化弄人,
不,是殿下造人!
是殿下发现了甲骨中的历史,
也是殿下慧眼识珠,发觉了黄元济的才华。
黄元济指着后面道:
“老关,咱去看看第二排。第二排房子是后建的,比第一排的功能更齐全、更坚固,咱的书房也在那里。”
两人一边慢悠悠地向前走,一边聊的火热,
一个是研究甲骨的学问家,一个是冶炼钢铁的工匠,两人处于不同行业,却聊的十分投机,走在一起也毫无违和感。
参观了一圈,已经太阳西斜了,避雷针也安装好了。
关大匠也参观了一圈,两人更加熟?了。
黄元济在官场混了二十多年,心中清楚关大匠的处境,心中不由地有些担忧,
“老关啊,不是咱多嘴,你要多加小心啊!”
炼钢作坊是大明独家生意,日进斗金,聚宝盆一般。
权贵们早就垂涎三尺,
可是他们忌惮朱允通的狠辣,不敢动手,只能流口水。
现在朱允?去了浙东,权贵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黄元济看看左右,低声道,
“有人盯着作坊,也盯着你呢。”
关大匠心里感激,安装避雷针这种小事,来个学徒带队就可以了,可是黄元济却写信请他来监工。
看到信,关大匠就知道有事情。
果然!
黄元济这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特地示警的。
关大匠也低声回道:
“盯着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不会得逞的!”
“至于作坊……………”
关大匠冷笑几声,
“那更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去的!”
黄元济见他心中有数,立即明白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