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没有官衣了,但是生活会富足起来,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这样,也许挺好吧。
良久,他叹了口气,
“你要提醒他,不许从事辱没祖宗的风月之类的画册、话本。”
老妻见他终于同意,开心地笑了,
“放心吧,你自己的儿子,你还不知道,他还能干那些事?”
阎思文点点头,
“也是,秉德做人是有底线的。不过,出圣人典籍、诗文都要一丝不苟,马虎不得。”
老妻点头答应以后提醒儿子。
他又叮嘱道,
“你还是多提醒他,做生意要讲仁义,不能将对手赶尽杀绝。”
老妻气的直翻白眼,
“仁义?那不是要赔本吗?凭良心赚钱就行了,仁义什么?”
“你……………头发长见识短!”阎思文气的吹胡子瞪眼睛。
“老娘生的儿子,还能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放心吧,他不会走歪的!”
阎思文知道现在妻子听不进去,还是明天和大儿子谈吧。
他坐直了身子,拿起了毛笔。
老妻见状,识趣地出去了。
~
阎思文拿起两封请柬,
一封是凉国公的幕僚王行的,约他后天喝茶谈文。
王行的行文很谦虚,很客套。
阎思文本来已经写好了回信,拒绝了王行的邀请,
现在他将回信拿出来,撕的粉碎丢进了字纸篓,
拿起毛笔,他又重新写了一份。
现在大儿子要跟着三殿下混了,那三殿下的舅姥爷的幕僚也变得重要了。
为了儿子,他决定如期赴约。
另一份是黄子澄送来的,
约他明日去燕子矶码头的一个茶楼,品茶谈文。
其实就是给方孝孺送行,明天他从燕子矶坐船。
阎思文有些犹豫。
虽然上午已经拒绝了黄子澄一次,但那是气话。
论起关系来,自己和方孝孺师出同门,都是宋濂的学生,他还是方孝孺的师兄。
出于情分,是该去送行的。
犹豫再三,他还是提笔回信给拒绝了。
方孝孺已经选择了站队朱允?,自己明天再去很容易引起误会,好像师兄弟一起支持朱允?。
如果三殿下因此迁怒大儿子就不好了。
并且也显得阎家首鼠两端,有损自己的清誉。
写好两封信,他放下了毛笔。
年前年后的经历,让他彻底看清楚了,想完全超然物外是不可能的。
既然身处朝局之中,难免要卷入一些纷争的,想置身事外,只能是一种梦想了。
既然大儿子选择了,那就只有尊重。
作为老父亲,没钱没势,只能尽其所能,用自己的学问、声誉去支持儿子了。
宣德坊。
方孝孺的院子来了几个客人。
黄子澄、齐泰都在,他们是来和方孝孺谈谈道德文章,顺便商量一下明天的安排。
方孝孺郑重地说道:
“咱不喜欢张扬,三、五好友就行了,万万别呼朋唤友,一群人簇拥在码头,那样的话,咱直接登船,绝不再出来。”
众人都笑了,方孝孺就是这个低调的风格,他们也都习惯了。
黄子澄笑着解释道,
“希直兄,尽管放心。大家都知道你的脾气,不会乱来的。”
齐泰也说道,
“希直兄,明天应天府衙门会派出衙役,在码头维持秩序,以免有人冲撞了你的轿子。”
“只有这些衙役,没有歌舞,也没有太多的人。”
方孝孺陷入了沉吟,他觉的这些衙役都是多余的。
最终他还是苦笑着接受了,毕竟是大家的一番好意。
万一有什么乱子,有衙役也好弹压。
“那好吧。就这些衙役吧,各位且记不要再搞什么排场了。”
众人齐齐称是。
方孝孺这才放下心。
他深知当今陛下不喜欢排场,更不喜欢张扬。
他要去的蜀王府,蜀王也是如此。
所以,轻车简从才是正解。
他突然想起一个人,
“子澄,明天思文兄去吗?自从这次来京,我才见他一面,都没好好和他聊一聊。”
黄子澄摇摇头,面色有些不豫,
“希直兄,阎思文说明天有事,去不了。”
方孝孺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
“不去就不去吧。咱该亲自登门拜访,去和师兄告别的。”
上次见面,想拉拢阎思文。
可惜阎思文不接招,完全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
让黄子澄去拉拢,阎思文更是不给好脸色。
这次不让他出书,让他大儿子失业,希望能给他一些压力,让他头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