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个道观,另起炉灶;但是他没有,一直坚持到现在。
郑国公去世一年多了,玄真子却现在才联系自己,要么是在观察自己是否值得辅佐,要么就是另有所图。
不管如何,自己也要考考他,看看他的水准。
邢氏女就是自己出的第一个考题,题目很简单,如果大舅没看走眼,玄真子应该很轻松就能办到。也省了老钱的麻烦。
等蓝玉大军回来,再去找王行,王行肯定知道玄真子的底细,到时候再决定如何安置玄真子。
看着朱允?一行人的身影在对面山头消失,玄真子叫来徒弟,
“清虚,跟为师下山。”
“师父,都过午了,您现在下山做什么?如果是取殿下那儿领钱粮,徒儿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先跟为师去邢家庄。”
“师父,明天不行吗?”清虚有些不乐意,今天要取钱,要去邢家庄,跑的路太多了。
“走吧。”
玄真子拔脚就走,根本不理会清虚的讨价还价。
没办法,清虚只好随手扯过一个空的褡裢,跟着师父朝山下走。
刚进京城,朱允?遇到别院的一个护卫,
看到朱允?一行人,来人长松了一口气,
“殿下,终于等到您了!”
“出什么事了?”朱允通沉声问道。
“内院的许管事让属下来禀报殿下,应天府的邓辉知事,带一群衙役去邢家庄了,说是要抓邢神医。”
朱允通皱起了眉头,
“九和,你去,将他们叫回来。告诉他不要插手了,本王自有分寸。”
抓人只会激化矛盾,正是朱允?他们期盼的。
朱棣也正虎视眈眈,正等咱犯错呢。
这个时候,远离邢氏女才是正途。
太阳西斜。
田野依然像个巨大的蒸笼,热气蒸腾,庄稼都有些头巴脑。
邢家庄村外。
一个年轻的农夫在树下费力地捉蟋蟀。
虽然有树荫,但是热风阵阵,他早就满头大汗,破旧的衣服湿漉漉的,犹如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突然,他猛地一扑,将一个蟋蟀按在手心里,之后小心地张开手,仔细观察了一番,又失望地将蟋蟀地碾死了,
“又不是!”
有人在附近问道,
“大牛,什么‘不是‘?”
邢大牛抬起头,憨厚地笑道,
“柱子叔,俺捉蟋蟀呢。神医说了,需要一只二尾子作为药引子,必须是洞口朝阳、三年以上的。”
邢二柱倒吸一口凉气,二尾子就是公的蛐蛐,
公蛐蛐好找,可是要年份的就难了。
“三年以上?大牛,这种蛐蛐不好找啊!”
蛐蛐基本上过不了冬,偶尔有过冬天的,开春也会死。
至于三年以上的,邢二柱表示活了四十年了,还真没见识过。
邢大牛有些焦虑,
“神医说了,没有三年的,普通的蛐蛐也行,但是药效就差太多了。俺娘最近心口疼的厉害,俺就来试试运气。”
邢二柱安慰道,
“大牛,那你就仔细找找,神医既然开了方子,肯定是有的。这里找不到就去村南的土地上看看,那里蛐蛐也多。”
邢大牛点点头,
“俺也是这么想的。柱子叔,您也是来找药的?”
邢二柱的独子一直病快快的,幸好有邢神医给医治,才能活到现在。
邢二柱摇摇头,叹了口气,
“咱来看看这块地。”
“地?地怎么了?”邢大牛疑惑道。
“神医说了,你弟弟是惹了神明,需要供奉神明,祈求宽恕。可是供品需要钱,家里周转不开了。只能......”
邢二柱说不下去了,眼神暗淡。不到万不得已,庄户人怎么舍得卖地,这可是几代人积攒的心血。
远处,买家正在村长的陪同走过来,买家对着土地指指点点。
看着眼前的六亩上田,邢二柱心中不舍,这是家里最后的一块上田了,卖了之后就剩下中和下田了,家里的日子要变得进巴了。
但是想想家中三代单传的独子,他又咬咬牙,只要能治好儿子,全部的地都卖了也无所谓。
邢二柱正在和买家讨价还价,
“俺这是上田,全部是上田啊!”
邢大牛突然叫道,
“村长,柱子叔,有差爷来了。”
不远处,一群官差正朝村子的方向走来,为首的官员骑着高头大马。
邢二柱他们都停止了讨论,站在了路边,队伍渐渐靠近。
一名壮实的衙役跑了过来,大声问道,
“你们是这个村子的吗?带路,去邢神医的家。”
村长急忙上前,
“差爷,小老儿是这个村的村长。差爷是找邢郎中看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