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朱棣的绝望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清晨。
    东方刚出了鱼肚白,朱棣就已经去乾清宫陛辞了,今天要离开京城返回封地。
    队伍已经在等候。
    朱棣催马赶上,众人一起离开了京城,直奔长江。
    其他藩王这两天也会陆续返回封地,今天下午是蜀王、周王、湘王,明天上午将是秦王、晋王、代王。
    一旦京城事了,藩王们都犹如逃脱牢笼一般,争先恐后地走了。
    在京城有太多规矩,头顶还有一尊镇压的大帝,哪如在自己的封地舒坦。
    燕子矶码头。
    朱棣的队伍到了。
    东方一轮红日的跃出了地平线,江面上跳动着点点金鳞。
    这里被一群燕王府的侍卫封锁,不少等着上船的百姓都被拦在了外面。
    朱棣在送燕王妃登船。
    燕王妃的船队将从镇江掉头向北,沿着运河一路去往北平。
    魏国公徐辉祖也带着几个家人来送行。
    目送燕王妃上了船,宽大的官船沿江顺流而下。
    江风带着水汽涌了进来,带着一丝清凉,久经京城酷暑蒸烤的宫人都十分受用,不少都挤在前舱享受凉风,甚至有的坐在甲板上。
    燕王妃坐在内舱有些气闷,但是她只是坐着发呆,一动也不动。
    她的心情很糟糕,这次来京城竟然吃了暗亏。
    这次不辞辛劳,陪着夫君千里奔波回京奔丧的,当然不是出于对太子的尊重。
    而是因为太子没了,让他们夫妻看到了继位的可能。
    她跟着回来,就是想去王公大臣的内宅去活动,借机帮着燕王拉找一些王公大臣。
    她不仅是燕王妃,还是徐达的女儿、魏国公徐辉祖的妹妹,可以行走于各个权贵的内宅,甚至皇宫。
    开始她很顺利,贵妇们对她礼遇有加,去谁家都是座上宾。
    她推出的《内训》也很受欢迎,不少当家的贵妇都表示要用作内宅培育女儿的宝典,甚至陛下都很欣赏,有在后宫推行的意思。
    直到朱允?来了一手文字狱,挑出其中一句“长孙尽孝,唐祚以固”,说出了背后的“玄武门之变”,
    她的《内训》突然无人问津了。
    甚至她自己也不敢提了。
    谁能想到,在史书上以贤惠著称的长孙皇后竟然有毒。
    她再出去做客,很多女主人突然变得很忙,去上香还原了,回娘家了,生病了、养的小猫去世心情不好………………
    最后的大半个月,除了娘家,她几乎哪里也去不了,四处都是闭门羹。
    皇宫更是甚少去了,郭宁妃生病,已经不见外客。
    燕王妃心中犹如扎了一根刺,开局有多顺利,结局就有多打脸。
    她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引用长孙的典故。
    道衍这个擅长阴谋诡计的秃驴竟然也没看出来,只是一味吹捧。
    看着官船渐渐消失,朱棣告别了魏国公,大步上了渡船。
    季云帆站在岸上,看着渡船远去。
    他要留在京城,处理一些文书,还有燕王府的一些生意,估计要一个月后才能返回北平府。
    这一个月的分离,让他心中满是不安,甚至隐隐觉得,自己在燕王身边已经沦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如果换作是道衍,今天必定和燕王一起返回的,
    江风猎猎,吹起他的衣袂,他却浑然不觉,只是静静地伫立着,目送渡船穿过江心,向北岸靠去。
    一炷香后,渡船在江北的一处码头靠岸了,对面等候的侍卫迎了上来,簇拥着燕王登岸。
    季云帆叹了一口气,收回目光,缓缓转过身。
    不知道何时,魏国公已经走了。
    码头重新开放,不少人蜂拥而至,自己的轿子已经在江堤等候多时。
    季云帆缓缓走上江堤,朝轿子走去。
    他的双腿犹如灌了铅一般沉重,这种被谋主忽视的感觉,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北岸,侍卫牵来了燕王的乌骓马。
    乌骓高大健硕,通体如黑色的锦缎一般闪着光泽。
    乌骓性格温顺,用马头蹭了蹭饭了朱棣,朱棣哈哈大笑,拍了拍马的脖子,然后抓住缰绳,在侍卫的帮助下翻身上马。
    朱棣扬起了马鞭,精神振奋,
    “走!给本王跑起来!”
    他抽了一记战马,战马一声长嘶,顶着炎炎夏日扬起了四蹄,侍卫们纷纷扬鞭跟上。
    他只带了二十名侍卫,一人三马,还有十名负责补给的士兵。
    马蹄声隆隆,扬起一路烟尘。
    天地广袤,视野开阔,顶着蓝天每向北多跑一步,就离父皇远一步,父皇如高山一般的影子就淡去不少,父皇平静又带着审视的目光似乎也在变得模糊不清。
    朱棣的身心越来越放松。
    一直跑了小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