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逆孙意欲何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殿下让九叔去找矿,她没有猜透用途,原来是还为了今天的通宝。
    她不由地心中暗叹,殿下原来早就谋划海外的事情。
    朱允?拿出一枚打磨了毛刺的铜钱,金黄色的铜钱,在阳光下闪着明亮的光芒,
    “含铜量高,百姓也更容易接受。”
    这个时代可没有“货币战争”的说法,周边的藩国都接受中原的铜钱。
    朱允?打算左手铜钱,右手火枪,在东海打出一片根基。
    朱允?叫来赵小五,询问道,
    “老赵,你估算能生产多少枚铜钱?”
    “禀殿下,属下测算能生产七十万枚铜钱。”
    朱允?很满意,这至少能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
    朱允?又提议道:
    “老赵啊,既然切方孔这么费时间,本王建议干脆就不切了,直接一个圆板好了。
    他想到了后世的硬币,实心的多,空心的比较罕见。
    赵小五搓着大手,有些舍不得,
    “殿下,那太奢侈了!一枚看不出多浪费,但是多了就恐怖了,用的铜就增加老多了。不如让属下再想想办法,看怎么提高切方孔的速度。”
    朱允?笑道,
    “老赵啊,如果能省下时间,也是一种节省。”
    赵小五不愿意放弃,挠挠头,想到了一个思路,
    “殿下,您曾经说过,做方孔可以不用切,而是用挤压的方法,草民想试试。如果可行,速度就会快起来了。”
    朱允?微微颔首,
    “那你试试,总之要快起来。如果可行,就将切方孔放在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就压出字和切铜钱同时进行。这样能省下一道工序。”
    赵小五拱手领命,
    “殿下说的是,属下去实现。
    朱允通转悠了一圈,带着许小棠走了。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铜钱已经生产了半筐。
    造币作坊开始生产,就意味着耽罗岛终于开始走上正轨了。
    虽然七十万枚铜钱,依然杯水车薪,但是许家的船队运送的铜已经在来的路上,
    只要麻逸的铜矿还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铜就会源源不断地运来,铜钱的生产就不会停止。
    有了钱,后续的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钱就是社会的润滑剂。
    这里的造船作坊肯定要第一时间建立起来。庄松德去了琉球,火炮作坊应该已经搭建了。
    本王的“风帆战列舰”,终于要开始实现了!
    朱允?纵马缓行,
    这里和对岸隔海相望,隐约能看到对面的渔民。
    朱允?想起了京城,金陵在内陆,现在开始热起了吧?
    留下的两个奏疏,杨士奇用了几个?
    老朱会采纳“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吗?
    老朱册封朱小二了吗?
    算算时间,老朱该收到本王“失踪”的消息了。
    不知道老朱是何种反应。
    耿炳文,松江府不会被牵连,但是那个傲慢无礼的谢于道,肯定要倒霉了。
    朱允?估计,老朱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根据锦衣卫的各种监视的情报,老朱很容易推断出自己的真正去向。
    不过他丝毫不在乎,大明海禁,没了海外的耳目,对海外一知半解,自己完全可以从容地发展力量。
    根据宋阿婆送来的情报,耿炳文到了之后很淡定,向朝廷上了奏疏之后没有去杭州城,而是留在了海宁卫,每天跟船出海寻找朱允?的“下落”。
    乾清宫。
    朱元璋用过午膳,小憩了小半个时辰,醒来后喝了一碗参汤,继续批阅奏疏。
    现在很多的奏疏是弹劾方孝孺的,大臣们认为方孝孺妖言惑众,
    可是方孝孺却拂袖而去,踪迹全无。
    自从方孝孺上了“官绅一体”的奏疏,请求立储的奏疏神奇地消失了,只有朱允?一系的文臣才偶尔上一份。
    显然大臣将朱允?和方孝孺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将朱允?视为这次奏疏的幕后黑手。
    朱元璋随意地翻阅弹劾的奏疏,一般是看了标题,再看看署名。
    啪!
    之后就丢在了地上,根本不看内容,无非就是各种引经据典的骂。
    突然,朱元璋愣住了。
    返回去看了封面的标题:
    【弹劾方孝孺巧言误国疏】
    又看了一眼尾部的署名:
    “朱允?”。
    朱元璋看着奏疏,脸色阴晴不定。
    这两天他就听说了,朱允?已经公开在和方孝孺切割,否认了两人来往过密,甚至表示只是偶尔遇见,点头之交。
    他一直在等着,看朱允?什么时候沉不住气,上了奏疏。
    现在终于送上来了,还不是密折,竟然是送到通政司。朱允?这是让百官都知道,他和方孝孺不是一类人。
    朱元璋捏着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