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才能方便地停靠大船。
朱允?又随手点了一个侍卫,
“带薛先生去妥善安置,请李神医给他把把脉。”
薛启宗的身体亏的太厉害了,幸好有李景天在。
朱允?则带着侍卫纵马扬鞭,直奔徐福码头。
蓝九和带着亲兵远远地迎了过来。
蓝九和已经将俘虏全部带走了,码头现在空荡荡的,已经建成了一个可以同时停靠两大船的泊位。
上千名士兵在码头排队,等候卸货。
不用望远镜,朱允通已经清晰地看到海上大片的桅杆,正冲着罗岛驶来。
为首是一艘巨大的宝船,五个桅杆十分显眼。
朱允通笑了,小棠担心的九叔来了,
“许府的船!”
大明禁海之后,造船技术在退化,最多的只有三个桅杆,在京城的水师。
这艘五桅杆的大船是许家老九在琉球定做的,目前大明唯一的五桅杆商船。
船队快速靠近,船帆遮天蔽日,
放眼望去,外海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头不少人在用力挥手,大声欢呼。
郑锡蕃、毛海他们闻讯赶来。
许家老九的船一马当先,最先靠岸。
小山一般的船终于停稳了,一个矮壮的汉子走上踏板,皮肤早被海风吹成了古铜色。
朱允?认得,那人正是许小棠上午还在担心的九叔。
许家老九站上踏板,突然又退了回去,迅速解下腰间的两把短枪,才重新上了踏板,稳稳地下船。
朱允?带着郑锡蕃他们迎了上去。
许家老九上前拱手施礼,
“属下许天九拜见殿下!”
他现在不仅经营许家的生意,也代理朱允的船只,算是朱允?的大钱袋子。
朱允?哈哈大笑,
“平安归来就好啊!小棠上午还担心你呢。”
他将郑锡蕃等人介绍给许天九认识。
众人客套一番,许天九呈上厚厚一叠单子,
“殿下,这是属下这次带来的人和货物。”
“人?还有人?”朱允通疑惑道。
许天九解释道,
“沿海有卫所收留的流民要送来,运送的船只被属下遇到了,就一起带来了。”
他说的很含糊,但是朱允?听明白了。
他命令老钱收买沿海的卫所、地方官员,从中原拉一些百姓来填充人口。
有些卫所的指挥使本就是勋贵的人,只需要勋贵出面打个招呼的问题。
朱允?急忙翻看清单,
原来这支船队是在路上不断汇聚而成的,许天九从琉球来,遇到了两拨来罗岛的船队,众人汇合一起,才拖慢了许天九的行程。
按照他的船速,昨天下午就该到了。
清单的第一页就是人口,一共一千三百人,其中铁匠十一人,木匠二十人;精壮五百人。
这些人口全部来自大河卫,
大河卫位于黄泛区,水灾频仍,指挥使又是自己人,难怪一次能送这么多人。
朱允?十分满意,除了那些工匠,其余的都是种地的好手。
耽罗岛有耕牛,有荒地,就等农夫来耕种了。
第二页是铜,许天九运来了三万斤的铜条。
朱允大喜,有了这些铜条,又可以造钱了。
之后是琉球送来的修理枪械的机械、工匠,这些也是罗岛继续的。
后续清单上还有一些文人,都是从松江府出发的。
朱允?下令,
“让运来的百姓和文人先下船。”
这些人在船上漂泊至少三天了,他们一直在陆地生活的,现在肯定期盼着踏上陆地。
两艘两百料的客船靠岸,上面下来一群人。
这些是文人,一部分是王行推荐的,来自蓝玉的手下;
一部分是马庆南推荐的,少部分家境优渥,大部分是松江府的落魄文人。
前者行政经验丰富,后者大多生活在底层,深知百姓的疾苦。
这些人也是携家带口,竟然有六百多人。
这次不用许天九介绍,朱允?认识其中的一些人。
为首的是一个清癯的壮年书生,曾是凉国公府的长史谢元安。
在蓝玉遇刺之前,锦衣卫就企图陷害他,但是苦于没有找出他的问题,
蓝玉安葬后,他就带着家小回了老家。
今天,他带着一家三十几口人来投奔朱允?。
朱允?快步上前,
“谢先生!”
谢元安看到朱允?也十分激动,急忙拱手施礼,声音哽咽,
“殿下!老公爷生前曾经叮嘱在下,有一日要来襄助殿下,属下今日来了!”
朱允?的鼻子酸了,蓝玉生前已经察觉了他的反意,默默地帮他做了太多事情。
眼下正缺文官,谢元安就及时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