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照阳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听到林岩的话,众人的神色,顿时变了。
    村里死了这么多人,还死了一百多官兵,官府会不来追查?
    这个道理,老汉不是不懂得,但是让他们放弃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放弃这么多房屋、田产……
    这个决心,终究还是难下的。
    林岩望着他们的神色,有些明白过来了,当即冷声道:“不要心存侥幸,我劝你们,今夜就走。等到天亮了,再走恐怕就来不及了。”
    说罢,林岩背上包袱,走出屋门,大步向外走去。
    出了村子,林岩回到原路,跨过石桥,继续向东走去。
    走了三四里路,前面又有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
    江南水网密布,这河湖着实是多了些。
    更麻烦的是,这里没有桥,道路当真是断了。
    林岩对这一带一点都不熟悉,更不知要绕路到哪里去才能找到桥。
    见此,林岩干脆将身上的破衣烂衫丢掉,将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包袱里,然后手托着包袱,泅渡过河,顺便洗了个澡。
    来到对岸,林岩打开包袱,见里面有一身新衣,内外衣衫俱全。
    除此之外,还有几张烙饼和一些碎银。他们显然早预料到自己不会留在村里,行路的干粮都给他准备好了。
    包袱的最底下,还压着一件旧僧衣。
    不但有僧衣,还有清廷颁发的度牒。
    看到僧衣度牒,林岩陷入了沉默。
    村长给他准备这些东西是何用意,林岩很容易就能猜到。
    这是看他一头短发扎不起来辫子。
    他现在的头发,出门必然会有麻烦,而且是无穷无尽的麻烦。而如果化妆成和尚,便没了这个烦恼。
    明亡之后,许多前朝人士为了避免留辫子,都扮成了和尚。
    只是……
    僧衣还罢了,这度牒,村长是从哪来的?
    要知道,每一份度牒,都对应着一个和尚。
    相应的,和尚没了度牒,会很麻烦。
    不过,这些不是他现在需要考虑的事。
    林岩稍加思索,便做了决定。
    他伸出手,运转真气,然后手往头上一抹。
    满头的头发,纷纷而落,林岩顿时就变成了光头。
    他穿上僧衣,收拾好东西,背起包袱,继续向前走去。
    袭击邱家湾的官兵,十有八九是池州的。
    林岩自然不会再进池州城,直接从旁绕过。
    一路前行,赶了一天一夜的路,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城门即将关闭之际,林岩进入泾县。
    泾县属于宁国府,距离安庆已有三四百里之遥。
    不过,林岩仍旧没打算在此停留,只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再次上路,继续向东而行,一口气跑到了湖州。
    湖州北邻太湖,是江南大埠,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隔湖相望便是著名的姑苏城。
    经济兴旺,人口众多,消息便也灵通。对林岩来说,藏身也方便。
    到了此处,弥勒教再想找到他,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三日后,林岩出了湖州城,往北而去。
    这三天,林岩熟悉了这一带的环境,径往城北的鸡鸣山而来。
    湖州府的地势,多是丘陵和平原。这座鸡鸣山,其实也并不大。
    沿途绿树成荫,葱葱郁郁。林岩在山中穿行了小半个时辰,然后沿着一条盘山路,登到一座不大的山顶上。
    山顶十分平整,矗立着一座寺庙。
    站在此处,向南可望见湖州城,向北则是广阔无边的太湖。
    寺庙门前,立着几株松柏,不大的庙门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照阳寺”三个大字。
    湖州寺庙众多,这照阳寺在其中并不出名,而且地处偏僻,来庙里的香客都很少。
    此时日头已经很高了,寺门敞开着,却不见一个人影。
    林岩信步而入。
    进门是一座古朴的院子,院落不大,正首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矗立着三尊佛像。
    佛像的金身已经斑驳,佛像前的供桌、香炉里的香也将要燃尽了。
    大殿两侧,墙壁上是四大金刚的巨幅画像。
    偌大的殿堂,却是空无一人。
    林岩四下里看了看,然后穿过大雄宝殿,来到第二进院。
    第二进院要大一些,院内矗立着几株高矮不等的松柏,两侧各有一排平房,僧房间还分别有一扇月门,通往两侧的小院。
    正面则又是一座大殿,殿前十步之外,放着一尊大鼎,立在中轴线上。
    大鼎内,香烟袅袅而升。
    空旷的院落,仍然不见一人。
    林岩在来之前,早已打听过了,知道照阳寺内的僧侣不多,这也是他选择在照阳寺挂单的原因之一。
    毕竟,他要在湖州长住的话,住客栈一则不方便、二则消耗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