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弑父杀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陵太监索贿不得,用墩锁法折磨,朱聿键病苦几殆,差点死在牢中。
    在狱中一直被关到崇祯死,弘光即位才被放了出来。
    如此折磨,如此寒宗藩之心,朱聿键岂能不报复崇祯。
    至于韩王为人王五深知,一句“正衣冠、复社稷者为天下共主”就足以表明韩王心迹。
    真正大公无私一心为天下的那种。
    因此韩王为抗清大局着想愿意去吴三桂处并不出王五所料。
    但也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果然,汪士荣紧接着说永历政权委任的部院洪育鳌和监军潘应龙只同意和吴军合作抗清,但坚决反对韩王去吴三桂那里,同时也不相信威宗还有后人在这世上。
    监军潘应龙当着汪士荣面声称所谓朱三太子根本就是假的,倘若世上真有朱三太子,何以二十多年默默无闻。
    又说当年弘光南渡时便有假冒三太子一事,今日三太子再现,焉知背后是否有人搞鬼。
    虽没有明言吴三桂,却是句句直指吴三桂哄骗天下人。
    “那位潘公公说大元帅若是真心拥戴明室后人兴明讨虏,可从韩王、东安王、鲁世子、宁靖王等亲藩选取,总之,这位潘公公就是不信那位三太子。”
    说到这,汪士荣苦笑一声,他也怀疑这位朱三太子根本不存在,不然为何大元帅不将这位三太子带在身边秘密抚养,反而起兵后才火急火了的去寻呢。
    这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什么区别?
    王五知道汪士荣想什么,并没有点破。
    他是理解此事的。
    当年多尔衮曾逼吴三桂交出崇祯诸子,后来因这事还把吴三桂调到辽东坐了几年冷板凳,直到关内大乱才不得已将吴三桂放出来。
    多尔衮死前对吴三桂也一直是监视的,死后清廷对吴三桂也一直不放心,吴三桂是直到打进云贵才有立足之地,所以这段时间内吴三桂根本不敢将朱三接到身边,只能是暗中通讯息。
    如此也解释其为何起兵后立即打出朱三太子旗号,也紧急派人去找朱三。
    潘应龙所说的鲁世子和宁靖王是随郑成功、郑经父子去台湾的那帮明朝宗室,都是明朝正式册封的宗藩,比韩王和东安王这两个永历朝廷迫于形势被迫承认的宗藩要正统许多。
    按封建王朝的“接班”制度,实际鲁世子才是眼下最合适的皇帝人选。
    但显然不管是鲁世子还是韩王他们,于吴三桂那里都不及朱三。
    因为吴三桂一直是以崇祯孤忠自诩,也的确替崇祯报了大仇。
    思索片刻,王五问汪士荣:“虎帅和袁帅、郝帅他们是怎么说的”
    汪士荣眉头皱了皱后才说他没有见到李来亨和郝摇旗,只见了袁宗第。
    皱眉头原因自然是因为大元帅女婿、湖广路总管对三位贼将的敬称。
    郝摇旗受了重伤汪士荣没见到正常,虎帅作为北府实际当家人不出面却让袁宗第出面同汪士荣谈,显然是受顺系同吴三桂之间的血海深仇影响。
    当下想知道袁宗第代表顺系说了什么。
    没想汪士荣生气说道:“袁贼狂妄无比,竟言要与大元帅一争高下,先入燕京为天下主!”
    王五叫这话听的愣住。
    北府那边已经攻下郧阳,也派兵占了东边的德安府,地盘大了许多,兵马也扩充了许多,但由此放言要与吴三桂一争高下明显是脑子发热。
    又寻思不管是虎帅还是袁帅,都不是那种狂妄之人,那么这番话肯定有什么用意。
    结合清廷派人到襄阳“招安”一事来看,多半是几位老帅对外放烟雾弹,用以迷惑清廷的。
    沉思片刻,对汪士荣道:“看来这个朱三太子必须现身了,否则难以打消各方对岳父他老人家的疑虑。”
    汪士荣点头称是,但眼神显然对此不抱希望。
    “既然岳父已派人去寻三太子,那多半很快就会有结果,先生这边急也没用,稍安勿燥便是。”
    王五也急,但知道急也没用,话锋一转将吴军暂停攻击武昌,耿郑闹矛盾,武昌总督张长庚有意献城等事对汪士荣说了。
    汪士荣又气又急:“这节骨眼不取武昌渡江北上,反而分兵江西、广东,大元帅糊涂啊!”
    抱怨不知是谁在大元帅那里出的馊主意。
    这会就是不管耿、郑内讧,单以吴军实力全力北上,江山照样能取!
    王五也是连连摇头,继而将自己请武昌方面放尚之信回广东想法说出,意让汪士荣去一趟长沙为张长庚请封王爵。
    放尚之信回广东的目的就是让这家伙赶紧囚禁老子扯旗,好尽快搞定两广,让吴应期那路兵马掉头回来。
    “尚之信?”
    汪士荣若所思,继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驸马何以肯定尚之信会反,若其是要做清廷忠臣,放他回广东岂不是纵虎归山?”
    “广西孙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