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别人不打我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要不然让清廷缓过气来,他张长庚再有十个九族也不够清廷砍的。
    这个方案实施起来难度不大。
    首先,不管是武昌还是汉阳,都在张长庚这个湖广总督和王五这个湖广总管治下。
    尤其是武昌基本都被张长庚的人牢牢控制着。
    王五虽然从汉阳撤出了忠武镇,但汉阳的地方官员都是他一手任命,有这些人为内应,出奇不意解决行营御林军并非难事。
    其次,张长庚和王五手中都有兵。
    只要二人合起伙来再拉拢一帮朝臣站台,未必不能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隔绝中外的效果。
    中枢稳定了,接下来就看各方反应。
    无非软硬皆施,能用官位和钱财摆平的就用官和钱,不能用官和钱摆平的就挥舞大棒。
    只要各地的吴周大将们不是一条心跟朝廷对抗,胜算还是很大的。
    “舅舅知道五叔为人仁义,也极为孝顺,但眼下事关千秋大事,舅舅请五叔千万不要做妇人之想,唯今之计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章阿庆说完看了眼一直保持沉默的汪士荣,如果这位汪巡抚支持此事,那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支持,不必他动手,五叔也会加以料理。
    汪士荣是何等人,如何不知道定北王这个外甥心中所想,但他并没有开口表明态度,只是看着在那沉思的王五。
    远处,仍不断有喊杀声和铳声传来。
    东方的鱼肚白也渐渐变得鲜红起来。
    太阳,正在升起。
    室内室外依旧寒冷无比,哈出的每一口气都如白雾般。
    王五在思索老张的建议是否可行。
    现在吴军主力一部由夏国相指挥北上攻打汝宁,其余各部分布在西北、两广、江西各条战线,汉阳行营那边只有三四千吴三桂的“御林军”,他同老张合作秘密调遣精兵赶赴汉阳的话,有七成把握能够控制住行营。
    老张是定北王兼湖广总督,自己是平虏侯兼湖广总管,同时还是皇帝女婿,不管是实力还是名义,在皇帝病重期间代行国事都是有资格的。
    问题在于,朝廷他能掌握,朝廷以外的他也能掌握?
    沉思片刻后,王五将视线落在汪士荣脸上,请教道:“先生以为眼下这情况,朝廷那边会如何做?”
    汪士荣微微点头,道:“若皇上真的病重无法视事,朝廷必会使人往昆明请皇后娘娘前来。”
    “皇后娘娘?”
    王五眉头微皱,之前吴三桂屡次三番让张皇后携昆明嫔妃前来武昌,却均被张皇后拒绝,若不是吴三桂极为深爱这个结发妻子,恐怕皇后之位早就换了人。
    且听说张皇后一直不同意吴三桂起兵反清,骨子里是个对清廷极为畏惧之人,所以张皇后要来武昌的话多半起到的是反效果。
    弄不好这老娘们能说出向清廷重新奉表乞降的话来。
    再说,这会让张皇后来干什么?
    王五突然一个激灵,疑惑的看着汪士荣道:“先生的意思是指新君?”
    “不错。”
    汪士荣坦率说道皇帝如今病危不能视事,国不可一日无君,若短期内皇上病情不能减缓,不仅百官会考虑择立新君,恐怕皇帝陛下本人也希望如此。
    择立新君,自然需要中宫皇后前来主持。
    哪朝哪代都是如此。
    “以先生对皇后娘娘的了解,新君当立何人?”
    “应是二公子。”
    二公子便是在兰州光杆拉起四万兵马的吴应麟,当初吴三桂为防清廷要他这个小儿子也入朝为质,便对外宣称小儿子是其兄弟吴三辅的儿子,也就是其侄子。
    吴应麟的母亲是吴三桂早年纳的小妾,生下吴应麟后不久就病死,后一直由陈圆圆将其抚养长大。
    故而吴应麟与王五的妻子吴小蛮兄妹关系最好。
    就吴周现在这情况,立一成年君王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但显然王五不会支持这个与妻子关系最好的小舅子当皇帝,个中原因不可为外人道。
    他倾向的皇帝人选是曾经打算亲自抚养的吴应熊次子——吴世璠。
    “自古嫡庶有别,长幼有序。世子虽于燕京不幸遇害,但尚有庶孙在行营,怎么也轮不到侄儿继承皇位。真就轮不到庶孙,燕京还有嫡孙在。”
    章阿庆于吴应麟身世不详,因此一听汪士荣竟说张皇后会立侄子为帝,当即表示质疑。
    吴三桂真驾崩的话,按正统礼法,皇帝只能从吴应熊两个儿子中选一个出来。
    嫡孙吴世霖在燕京,又是满洲建宁公主所生,肯定不可能为众将拥戴。
    所以,新君除了吴世璠,不会有旁人。
    王五见章阿庆说的这么绝对,不由问道:“这是你舅舅的意思?”
    “呃舅舅说一切以五叔的意思为准。”
    章阿庆巧妙的将皮球踢还。
    也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