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急行军!倭寇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斩了?
    真斩了?
    围观的人群都愣住了。
    这可是堂堂的曹国公!
    开国功臣歧阳王李文忠之后,真的说杀就杀吗?
    不少人都是暗暗吞了吞唾沫星子。
    人言太孙殿下不仅有李杜之诗才,更是杀伐果断。
    今日才知并非虚传。
    但大家想起李景隆最后的熊样,又觉得这种将领,还是杀了的好。
    沽名钓誉,又贪生怕死,能是一名好将军吗?
    朱允熞目光望向前方,那是李景隆带来的五百兵马。
    “还不速速让开?也想和你们主将一样论罪处死吗?”
    那些士卒你看我,我看你,迅速让出一条路来。
    他们是奉李景隆之令前来,听令行事,要论罪的话,还论不到他们头上。
    但若是继续拦路的话,那性质就完全变了。
    太孙殿下连李景隆都敢杀,就更不用说他们了。
    “将李景隆的头颅挂起来示令,以壮军威。传令全军,加速前进,四日之内,赶到嘉兴府。”
    朱允熞一声令下,军队的行军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
    蒋瓛心下骇然,从金陵到嘉兴府,足足有六百里之遥。
    他们这支军队,并不是骑兵,而是步兵。
    除了太孙殿下乘坐马车,他以及郑和等极少数将领骑马之外,其余人马,都是靠两条腿走路。
    四日六百里,也就是每天要赶一百五十里路,这真的能行吗?
    他虽然是锦衣卫指挥使,并不领兵作战,但也知道一般步兵行军的速度,也就是每天三十里到五十里的样子,只有骑兵才能一日奔行一百多里。
    但新军由于成军时间短,还没有来得及安排马匹,只是一支纯粹的步兵。
    怎么可能有骑兵的速度呢?
    然而。
    真正开始行军,蒋瓛才发现新军不同之处。
    他们行军的速度,真的很快。
    没有盔甲,负重减少,大大的增强了他们的灵活性。
    而朱允熞在训练新军的时候,一直都是将跑步作为重中之重训练的。
    兵贵神速。
    即使在后世机械化装备普及的情况下,野战军同样也是要每天训练负重或轻装行军的。
    锦衣卫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不少人还有着一身不俗的武功。
    此际跑起来,很多人竟然都跟不上新军。
    时间越久,越是如此。
    这让蒋瓛的面上都有些挂不住了,不断催促他们加速。
    一天下来,全军向前奔行了近一百八十里,才安营扎塞。
    新军无一人掉队。
    而锦衣卫只有不到四百人跟上了行程。
    剩下的一百多人,都掉队了。
    蒋瓛的脸色,难看无比。
    这可是锦衣卫啊!
    大明诸卫之首,精锐中的精锐。
    竟然比不过新成立的新军?
    让他的面子如何挂得住?
    这其实还真不能怪锦衣卫士卒。
    孙子兵法上说,奔跑百里去争利,那么三军将领就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这样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能如期到达。
    而他们可是一天跑了一百八十里。
    也就是锦衣卫,才能有近四百人坚持了下来。
    换了大明其他任何一个卫所的士兵,五百人能有五十人跟上不掉队,都相当不错了。
    别说步兵,就是骑兵,这个速度也称得上十分惊人。
    这个时代的道路可不是后世,非常崎岖难行。
    新军无一人掉队,在蒋瓛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之事。
    看来这支军队,确有其独道之处。
    他在心中想着。
    事实上,与别人一样,蒋瓛对新军同样是充满了怀疑。
    这支军队太怪异了。
    让人不得不怀疑。
    只不过,怀疑归怀疑,蒋瓛还是坚定的选择了和朱允熞站在一起,无条件的服从他的命令。
    朱允熞对此倒是毫不奇怪。
    其一,新军抛弃了盔甲,负重大大减轻。
    其实进入火器时代之后,在后世科技先进的防弹衣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普通的盔甲,毫无意义。
    因为能抵挡刀剑箭矢的盔甲,在子弹面前,就如同纸糊的一般。
    与其穿上盔甲,凭空增加负重,还不如干脆抛弃。
    其二,新军一直在训练跑步,训练急行军,而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都不曾这样训练。
    其三,每一名新军士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体魄强壮,非常人能比。
    后世的普通军队,对士兵身体素质的挑选,其实不算太严格。
    只要没有疾病,身体健康,也就行了。
    当兵不是去当运动员,并不需要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