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层层涟漪。一些原本对东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学者们,眼中露出了好奇与惊叹的神色,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哲学体系。而那些对东方哲学有所研究的学者们,则不禁微微颔首,对薛不庸能如此巧妙地运用道家思想回应表示赞赏。
米哈乌?科瓦尔斯基接着说:“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主题:‘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与自由’。”
此时,一位法国女哲学家,伊莎贝拉?卢梭莲步轻移走向讲台,她身着一袭简约而优雅的长裙,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质。她朱唇轻启,声音清脆悦耳:“卢梭曾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拯救世界的进程中,我们如何确保我们不是在打破旧枷锁的同时,又给自己套上了新的枷锁?比如对神器力量的依赖,可能会成为我们新的束缚。”她的发言如同一曲悠扬的旋律,在会场中轻轻飘荡,让人们不禁陷入对自由与约束的深刻思考之中。
薛不庸从容不迫地应对,他双手微微抱拳,向伊莎贝拉?卢梭行了一个东方礼仪,然后说道:“在东方的禅宗思想里,有‘破执’之说。我们追求神器,并非是执着于其力量本身,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能拯救世界的工具。我们在行动中时刻保持内心的清明,不被力量所迷惑,不被欲望所左右。就如慧能大师所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正义与对和平的向往,就不会陷入新的枷锁之中。”他的回答如同一盏明灯,在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迷茫中点亮了一条道路。台下一些深受西方哲学思想影响、对自我约束与自由概念纠结不清的学者们,听到薛不庸的话后,仿佛豁然开朗,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敬佩与感激之情,而禅宗思想中那种空灵深邃的意境也在会场中悄然蔓延开来。
随着辩论的深入,米哈乌?科瓦尔斯基又抛出新主题:“知识与行动的转化:如何将哲学思考转化为拯救世界的有效力量。”
一位英国学者,亚瑟?霍金斯带着典型的英式优雅风度走上讲台,他的声音富有磁性且条理清晰:“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拥有知识的人却无所作为。在你们东方的哲学体系里,如何看待知识与行动的转化?尤其是在这拯救世界的使命中,如何确保知识能真正成为有效的力量?”他的问题如同利箭一般,直指知识与行动转化这一关键核心,让在场的学者们都屏住呼吸,期待着薛不庸的回应。
薛不庸回答道:“东方的儒家思想强调‘知行合一’。王阳明先生提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我们在探寻神器与拯救世界的道路上,不断积累知识,无论是关于神话传说、历史遗迹还是哲学智慧,但这些知识必须通过实际的行动去检验、去践行。我们小队在各地的冒险经历,就是将所知晓的知识,如对符文力量的理解、对神话线索的解读,转化为对抗黑暗势力的行动。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探索,都是知识与行动的融合。”薛不庸的话语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展现出东方哲学在实践中的独特魅力。那些对知识与行动转化有着困惑的学者们,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他们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对薛不庸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他精彩回答的认可,更是对东方哲学中知行合一理念的尊重与钦佩。
米哈乌?科瓦尔斯基继续主持:“最后一个主题,道德底线在极端情境下的坚守。”
又一位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布鲁诺迈着大步走向讲台,他的表情严肃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挑战的意味:“在政治哲学中,我曾提出为了达成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那么在拯救世界这一伟大目标下,是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常规的道德底线?”他的话语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会场中掀起轩然大波,学者们纷纷交头接耳,讨论声此起彼伏。
薛不庸表情严肃地反驳道:“东方哲学坚守道德底线的重要性。《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是为了拯救世界这一崇高目标,我们也不能违背基本的道德原则。因为一旦突破底线,即使拯救了世界,那也将是一个失去道德秩序的世界,这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的行动应在正义与道德的框架内进行,如同我们在寻找神器的过程中,不会为了获取线索而伤害无辜之人。”薛不庸的回答掷地有声,如同正义的宣判,回荡在会场的每一个角落。那些秉持正义与道德观念的学者们纷纷站起身来,鼓掌叫好,他们被薛不庸坚定的道德立场深深打动。而那些曾对不择手段达到目的有所动摇的学者们,也在薛不庸的话语下,羞愧地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在整个哲学大会过程中,薛不庸引经据典,将东方哲学的智慧与西方哲学的思想进行碰撞与交流。他时而以儒家的仁义道德回应西方的功利主义,时而以道家的自然无为应对西方的理性主义,时而又以佛家的慈悲为怀反驳西方的极端思想。他的每一次发言都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思想的涟漪,让在场的众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而其他学者也不甘示弱,纷纷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和独特的见解。从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到现代西方哲学的现象学,从东方哲学的诸子百家到佛教禅宗的顿悟思想,各种观点在会场内相互交织、碰撞、融合。
大会持续了数天之久,每天都充满了激烈的辩论与深刻的思想交流。尽管薛不庸在与众多学者的舌战中并未分出绝对的高低,但他无疑在这场哲学的盛宴中展现出了东方哲学的魅力与深度,也让他自身对世界、对使命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这场哲学大会,就如同一座灯塔,在他追寻神器与拯救世界的漫漫征途中,为他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引他在未来的抉择中,能以更加睿智和坚定的姿态,去面对未知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