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财政赤字,以工代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以逃难,但在瘟疫、饥饿、寒冷气候面前,百姓却是逃无可逃。
    而这三样东西历来是相继出现的。
    一旦遭遇极端天气,就会造成百姓饥寒交迫,大量百姓冻饿而死。
    这些冻死饿死的百姓,又会在春天变成病原体,传播大范围的瘟疫,导致那些苟活到春天的百姓大范围感染。
    如此反复,直到活人的数量降到一定范围才会停止。
    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明明只是打了一场仗,却导致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主要原因。
    要想不造成连锁反应,他们这里就还需要给百姓购置一些保暖之物。
    思虑之间,刘备自是越发忧愁的看向秦瑱道:
    “形势如此,军师可有解决之法?”
    而他说完,就见秦瑱正色道:
    “不瞒主公,此亦是在下此次前来所为之事!”
    “当前我军种种患处,无非两点,一者难民成患,数量极多,难以管理!”
    “二者,我军钱粮不足,难以为继!”
    “故而在下思虑了一个以工代赈之法,用以解决我军如今之患!”
    见得秦瑱果然有解决办法,刘备与孙乾自是一喜,忙问道:
    “不知何为以工代赈?”
    秦瑱见之,便将自己的计划书取了出来,一边说一边将书递给刘备道:
    “所谓以工代赈,便是将救济之法,改成招募流民做工之策!”
    “因当前我军钱粮不足,便须寻个开源节流之法。”
    “若是刘元颖治民之策,今年淮南之地难民恐要达数十万之巨。”
    “难民数量如此之众,我军却要将其养到明年春季。”
    “若是我军有积累便则罢了,但我军钱粮却也难以供养。”
    “而即便将百姓养到明年,我军也需将其送回原籍安置,给予田地、农具、粮种,安排耕种,恢复生产,其耗费之巨,非我军所能承受。”
    “故而在下思虑,既是如何都要保证难民得生,不若让其帮我军做些事情,增强我军实力!”
    “正好我军眼下钱粮还剩不少,救民虽难,却能发展些许产业。”
    “我军不妨趁现在难民还未失控,让官吏将百姓所长进行分类,以粮食为酬,雇佣其为我军出力。”
    “似如那等本为木工,擅长筑屋制器之人,便让其为我军搭建房屋、制造农具。”
    “似如那等本为铁匠之人,可将其聚集一处,为我军打铁、制造器具。”
    “又有那等无家可归的妇女,无依无靠,可将其招募,我军给与织机、棉麻,让其负责织布。”
    “至于那等别无长处之辈,便可出点苦力,与我军开垦荒田,收集物资!”
    “另外,再招募一批流民,为我军搭建工坊,制造货物,供我军售卖。”
    “如此,即可大量节省我军人力,又可凭彼等之力为我军创造收益,同样也救济了灾民!”
    “若用此法,则我军只需付出钱粮,却能救得大量百姓。”
    “待得明年开春,留一部分百姓屯田,一部分用以维持产业,便可成长久之计,无需多费心思安置百姓!”
    如此说着,他又将自己的计划书铺展了开来放在刘备面前道:
    “至于我军所需搭建的工坊以及物件,在下已经提前准备,主公可试观之。”
    随着秦瑱的话语讲述,刘备和孙乾自也体会到了以工代赈的妙处,不由都是眼睛一亮。
    以工代赈之法,他们可谓闻所未闻。
    因为在这个时代,救济灾民的唯一原则,那就是花小钱办大事!
    主要目的是保证灾民活下去,不造成大规模死亡。
    在这样的前提下,灾民吃都吃不饱,自然没力气去干其他事情。
    而秦瑱这个办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把灾民当灾民,而是当成徭役驱使。
    某种意义上来说,效果确实会比单纯赈灾要好。
    因而在细细看了一眼秦瑱的计划书之后,刘备便点头笑道:
    “军师真乃奇才也,若是真能如军师所言之法行事,倒是可解我军当前之患!”
    “只是这三种工坊,备却是未曾闻之!”
    “除这织布外,纸能赚几何?至于这玻璃又是何物?”
    对于招流民开工坊这些建议,他自然没有任何意见。
    毕竟,现在的淮南和当初的兖州不一样,当初兖州收纳流民,是在兖州农业未曾破坏的情况下收纳。
    多一个流民,对于兖州而言,就是多一份劳动力。
    而现在的淮南已经到了一个不改不行的地步,几十万张嘴等着,农业又没有任何收入,只能用极端办法改变!
    不过问题就在于秦瑱要发展的产业上。
    纺织业他可以理解,但造纸业和玻璃制造业他就有些蒙了。
    首先玻璃是啥东西他不知道,倒是听过琉璃,但他也没见过多少。
    纸在东汉倒是已经出现,就是质地十分粗糙,书写困难,价格极低。
    故而这个时候纸反而是下贱之物,只有那种穷的不行的寒门士子才会使用。
    秦瑱想要造纸赚钱,在刘备看来,还不如开点其他工坊!
    秦瑱对此,自是微笑道:
    “我所言纸张,不比如今蔡侯纸,乃能书能写之白纸,远比竹简便捷。”
    “至于玻璃一项,乃是西域之物,主公恐怕未曾见过。”
    “左右眼下无事,不妨等在下将其造出,便知详尽!”
    “除此之外,吾尚有制盐、制糖之法,也可为我军揽财,只需公应下建造工坊,以工代赈之事,在下便可一一将其布置妥当。”
    一听秦瑱还有制盐制糖之法,刘备便来了兴趣。
    相比什么纸张琉璃,盐和糖在这个时代可是奢侈品。
    搭建这种工坊,自然能赚大钱!
    又兼秦瑱如此包揽,他自是点头笑道:
    “固知军师才干了得,若愿为此,备又有何不允之处!”
    “君可自去施为,若需钱粮之事,备自当尽力供给,以成此业!”
    就此,他定下了救济灾民的办法。
    而秦瑱则是暗松了一口气,心想选择淮南作为根基果然没错!
    改革本就是一件不破不立之事。
    这种没有世家牵制的感觉,属实极为爽快。
    现在有了老刘的支持,他也就大刀阔斧的开展兴国之业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