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本亲王伏见贞爱。
一份电报如同炸弹扔进了粪坑,朝堂上顿时热闹了起来,嗡嗡嗡的一阵议论。章京当场宣读了电报,光绪皇帝抓过来看了三遍,兴奋的从龙椅上站起来,非常失态的,竟然手舞足蹈起来。
在此之前,光绪皇帝是见过李林杨的名字的,但并没有在他心里留那么一丁点的印象。
光绪连连追问:“这个李林杨是何许人也?”
朝廷的大臣们大多也不晓得,但还是有人知道的。
岑春煊,这个李林杨不多的朋友之一,站出来:“回报陛下,李林杨乃是广西边军参将,10年前中法战争立下大功。中日宣战,李林杨募兵兵北上在威海卫协防。”
话说当初李林阳不晓得什么原因,没有多少联系的李秉衡会发电报,要求李林杨带兵北上。现在已经知道了,是岑春煊牵的线。
岑春煊介绍了一大通有关李林杨的事实、故事。虽然但是,太不真实,有点玄幻。毕竟李林杨只是一区区参将而已!
在光绪皇帝这里,首先想到的是战功,是不是真实。
接着又有几份电报证实了李林杨的战功。
其实所谓证实,还是红旗军发的那一百份电报兜转,大清朝的官一点都不认真。
光绪皇帝乐呵呵“诸位,大家伙儿议一议,该给李林杨一个怎样的恩典?”
就在这时候,山东巡抚李秉衡的电报到了。确认了李林杨取得的胜利,但具体战功尚须核实。关键点在于:李林杨有理有据,现在催着要五百万两银子!
要知道,大清朝廷户部现在全力支应前线粮饷,甚至连某些官员的薪俸都不能按时发放,十分的窘迫。至于真假,那就不知道了,想必执掌户部的帝师翁同龢不会骗他这个皇帝弟子。
吧?(这个吧字和问号必须加。)
但是要说大清没钱也是不对的,就在大年初三,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已经和英国人谈好贷款一千万两白银,不过这笔钱还在英国伦敦,一时半会儿不可能交到朝廷手里。历史上这笔钱其实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转到了大清户的账户上。
大清朝的官很混蛋,包括皇帝在内,其实没有任何一个想给这笔钱。
但是没人敢说!
歼敌两万余,雄兵100营!这样的势力已经差乎当年湘军了。谁敢保证李林杨不是下一个曾国藩,不是下一个李鸿章呢?
如此一方诸侯不是那么容易得罪的,不是那么好得罪的!朝堂上,个个都是会做官的人精!
这时候岑春煊提出了一个意见:“可以在伦敦把钱直接转给李林杨,据我所知李林杨有伦敦的生意。”
岑春煊这个忙帮得太大了,效果过些日子会显现出来。
有人支持,肯定有人反对,这时候清流派大臣李鸿藻跳了出来。注意李鸿藻和李鸿章名字很近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这两位是朝堂上的仇人。
“陛下,李林杨的战功尚须核实……”
光绪同样的想拖一拖,钱能在朝廷手心里多握一刻也是好的。户部尚书翁同龢更想拖一拖:要是直接给了李林杨,岂不是他们少了从中捞好处的机会?
翁同龢给李鸿藻一个眼神,大大的一个赞。然后,朝廷上就开锅了!
“反正啊,仗都打了,不给钱又能如何。”
“李林杨不是说伤亡一万余吗?”
“估计啊,李林杨的部队也打得差不多了。”
“说什么100营,虚数!”这种把戏,朝廷的大佬们见得多了。
各种意见都有,于是乎给钱这件事暂时搁置。但是给李林杨升官这件事儿,就得好好议议了!
李秉衡的电报中说的清楚,李林杨要求做山东提督!
这怎么能行?怎么能答应?
光绪皇帝刚刚还在主动提议给李林杨升官,现在年轻的皇帝很愤怒!
“天地万物,朕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你不能抢!”
光绪皇帝此时就是这么个心态。
但是,自从湘军淮军崛起,大清朝的世道早就变了。光绪皇帝已经不记得了(同治皇帝时期),二十五年前,朝廷任命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当街被人刺杀!
这二十五年,两江总督除了湘军淮军出身,有其他人坐稳这个位置吗?
没有。
甚至出现了裕禄,也就是当下的奉天将军,满人,仅仅担任了两江总督八天时间!
刘坤一都来回做了两三任两江总督了!
朝廷有个屁面子!
再一个,武将在那里打仗(镇压农民起义),战后就在那里占位置,已经是湘军淮军的常例!湘军淮军出身的总兵提督满天下都是,差不多占七八成!大多都是这么来的。
虽然光绪皇帝很愤怒,但是看在李林杨打了一个胜仗的份上,还是要议一议的。
“李林杨有字吗?”光绪皇帝是传统士大夫翁同龢教出来的,脑回路也很士大夫。
还是岑春煊:“据微臣所知,没有。”
看看,连个字都没有,一匹夫而已!满朝士大夫大半如此表示。既然只是一个匹夫,那么不懂朝廷礼仪伸手要官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粗鄙不文的武夫而已!
一开始议论,很快就歪楼了!
大清直隶省拱卫京师,围绕直隶的一圈省份,山西河南,山东三个省都是只有巡抚没有提督的。上面也没有总督。就是为了让最靠近直隶的这几个省,没有力量,对直隶造成危险威胁。
而且吧,在大清朝,山西,河南,山东的巡抚们大多出自旗人满人,比如李秉恒就是旗人,比如山东前巡抚福润就是满人,要的就是一个忠诚。
既然已经有人想到了李林杨会不会是下一个曾国藩下一个李鸿章。那么自然要提防呀!
山东提督,先别说朝廷会不会增加这个职位,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给李林杨做的。李林杨可是山东人呐,做山东提督岂不是,哎呀不敢想!
议论着议论着竟然变成:给李林杨个什么虚职,分化其爪牙。
越议论就越不像样子,这时候恭亲王奕欣站出来低声呵斥了一声“仗还没打完呢。”
哦,对哦。卸磨杀驴有点早!
还得靠李林杨打仗!那就让李林杨带兵去辽东消耗一番!
话题又回来啦!
你朝廷不给李林杨升官,不给钱,李林杨会那么听话的上战场吗?
虽然什么事都没议出来,但是光绪皇帝还是很高兴的,蹦蹦跳跳的去了后宫向慈禧太后老佛爷报告喜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