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战果辉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两百艘这种鱼雷艇,而英国皇家海军干脆就没有装备这种小玩意。葡萄牙装备的,算是英国原装货。
    其中的鱼雷,乃是英国造的白头鱼雷,算是大英帝国最高科技产品。李林杨是期望陈寿老先生搞出潜艇的,但是,潜艇使用的鱼雷却一直没有着落。这下子,终于解决!
    后来,李林杨还仔细的研究了这艘鱼雷艇上的锅炉和蒸汽机,更是发现,比德国的小型锅炉要先进一个等级。甚至,鱼雷艇上的空气压缩机也是陈寿老先生求而不得的好东西。
    正是这次缴获,让潜艇的研发终于走上了快车道,更是让幼鲸号潜艇初步具备了实战能力。
    “信鸽放出去了吗?”
    “已经放出去三只了,李德利那边应当能收到。”参谋长陈更锡道。
    “葡军兵力情况呢?”
    李林杨估计,俘虏的审问应当有结果了。
    “海军还有几艘四五百吨的小炮舰,仍然封锁着贝纳港。陆地上有大约一千部队围困贝纳。”
    和李德利手下的掌柜汇报的情报差不多。李德利那里,虽然是商人,但全都是那种说好听点是“冒险家”,说难听点就是“亡命之徒”,三百人全都有枪,更是有超出“常规“的十五门大炮。而且,李德利麾下现在也是有军事指挥官的。
    当年,李林杨曾经在德班遇到了两个中国人,一个老王,一个老张,两人都是“洋枪队”戈登手下的炮兵军官。当时李林杨给了老王老张建议,不要去苏丹,结果,老张没听,去了,戈登死在了苏丹,老张也死在了苏丹。老王没去,因此活了下来。今年老王安家班达城,老王也成为李德利麾下的军事指挥官。老王可是打仗三十年的老行伍,一个难得的炮兵指挥官!
    葡萄牙人已经围城三个月,初期打了一仗,葡萄牙人伤亡几十个。葡军被李德利商社战斗力所震撼,担心伤亡太多,故此就采取了围困策略。葡萄牙军队,对付土著尚有勇气,一旦对上拥有步枪大炮的“准部队”,表现就那么回事儿。因此,葡军围城三月,李德利麾下的商社根本就没有投降的意思。
    “你觉得,葡萄牙总督会怎么选?”
    “想不出来。”陈更锡老老实实的说道:“不过,我建议咱们还是增援那边。可以用鱼雷艇偷渡。”
    “这一仗打完,你哪怕不读书,也必须去欧洲长长见识!”李林杨转换话题很快。陈更锡,吴天行,郑长歌、周冠军,甚至包括正在婆罗洲打仗的张永达,五个步兵连长,个个勇猛,但是见识太少,类似刚刚李林杨提出的问题,真是难为这几个了。
    在李德利没有表现出来进攻能力之前,葡萄牙人敢如同对付土著那般的围城。但是,红旗军两栖登陆并攻占了马普托之后,李德利的势力就有了海军属性,那就不仅仅是“土著级”的了,而是“国家”或者“准国家”级别的势力。
    “葡萄牙仅仅在非洲就有二十二处殖民地,亚洲十几处殖民地。而他们的海军,陆军,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军力去维护这些殖民地的安全,现在只是勉强支持他们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如果不是外交上投靠了英国,他们的殖民地早就被列强瓜分了!”李林杨分析道:“我军虽然弱,但是遍布非洲和亚洲的葡萄牙殖民地,大多数都不具备对抗我军的能力!”
    李林杨心说,目前黄鹄号还不具备战斗力,等过上几个月,把大炮装备好之后,葡萄牙在亚洲非洲的殖民地估计有八成都不是红旗军的对手。别的国家不好说,但葡萄牙绝对撑不住一场遍布全球的跨海袭击战争!
    “因此,葡萄牙只要不想殖民地崩盘,就只能和谈!签下和平通商条约!”
    “条约有用?如果葡萄牙人反悔,怎么办?”旁边的吴天行问到,此战他没有参加,被晕船折腾的面黄肌瘦,他是再也不想打这种跨海远征的仗了!而且,也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吴天行问到了点子上。
    “签了条约,咱们就可以把这块地卖了!”
    李林杨虽有大志,但是只用想想二十一世纪,莫桑比克的穷以及一群小黑,李林杨就对这块地盘毫无兴致。
    而且,贪多煮不烂!占一块地盘,乃是要付出成本的。仅仅红旗军此次出征的军费就不低于两万英镑,若非缴获不少,这次肯定亏本。而且,李德利在贝纳,虽然每年至少有两万英镑的收入(仅指莫桑比克的生意),但经此一战,至少要赔进去三四万英镑。总之,这一仗,李德利的商社没有三年时间,很难回本儿。
    他的主要目标还是班达共和王国!
    再而且,殖民是不道德的!
    班达共和王国那边李林杨采取的可不是殖民政策,有谁见过连土著的税都不收的殖民?非常道德!
    有句话叫做“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逆之则亡,顺之则昌。”,未来的世界,殖民是行不通的!
    更重要的是,李林杨卖地,既不会卖给葡萄牙,也不会卖给英国。李德利目前已经找了五个目标“顾客”:美国,德国、俄国、法国、意大利!
    其中,李林杨认为最理想的就是卖给德国!
    为何卖给德国?
    因为:最有可能打起来!
    李林杨一直和德国合作,投资主要的方向就是德国,好像有点帮助德国的意味。并非李林杨对德国人有好感,若论真实观感,或许是因为只会英语的原因,李林杨反倒对英国颇有好感。穿越人想的很长远的,比如三十年后的一战?比如五十年之后的二战?
    只是德国还不是二三十年之后,对上英国比较怂,他们的要求是买地“不能有纠纷”!故此,红旗军此战的目的就是和葡萄牙签订一个《和平条约》,满足客户的要求。
    法国的要求同样如此。但是,法国占领了马达加斯加,而且在非洲的殖民地他们仅次于英国,对贝纳这块小地盘的渴望并不强烈。
    俄国的要求最简单,不怕麻烦,但是俄国人给不起钱。
    美国人则是几乎没有兴趣。
    意大利人倒是有兴趣,但目前正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阿比尼西亚),腾不出手来。
    如果卖给德国,海峡对面是死对头法国。北面隔着两三百公里就是自己的坦桑尼亚殖民地,稍稍一努力,就能连成一片!
    只要德国“努力”,几乎肯定会打起来!
    因此,李林杨甚至宁可卖的便宜一点!就当吃瓜看戏的门票钱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