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班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啥事儿没有,但从第二天开始,陆陆续续的各种技能的人员开始登记签约。李家的族老负责当保人——李林杨提前付一年的薪水,这些薪水暂时由族老们掌握。
    又一天之后,管家这一重要角色终于有了,而且也是唯一的候选!
    族长李百韬的二儿子李新宏。
    这位在临县给县令做幕僚,因“文凭”只是一个童生,地位不算高,实际上的工作算是县令的投资管理人,管着几家店铺。
    一见面,李林杨就确定,这就是他的管家最佳人选。
    为何呢?天然的亲切啊。李新宏年龄三十多点,和李林杨接近。关键是:相貌。非常像!和亲兄弟差不多的像。
    有些古人智慧,李林杨并不懂,还以为自己操作得当。岂不知,李百韬等人,能接受李林杨,最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相貌!人家也不是胡乱认族亲的!有科学依据!
    穿越人,别自作聪明,古人顶多是见识少,但不缺智慧!
    经过短暂的聊天,李林杨当即决定,这就是大管家了。
    但,聘请管家是需要礼节的。李林杨到这个时代,又学了一手。
    前几天没有和丁娥拜天地,李林杨竟然和李新宏拜了天地!
    基本的礼仪是在族老的见证下,两人朝着泰山方向,拜天拜地然后对拜。
    礼毕。李林杨把一把钥匙交给李新宏,象征着我的家门就归你管了。这玩意对李林杨来说很是新奇啊。李新宏自此成为李林杨班底中最重要的一个管理人员。
    走马上任的管家李新宏对李林杨提出了第一个合理化建议:还需要一个账房。
    古代大户人家的管理也是很讲究的,管家和账房是互相监督的,有点权力制衡的意思。
    而账房,李新宏为了避嫌,就不会推荐了。
    这个提醒很重要,但账房先生,应当在上海那边能聘请到。
    有了管家,还有一个重要角色,是需要李林杨去请的--医生。
    这也是礼节。所谓“医不叩门”。总之医生不会主动上门求职的。在胡庆余堂,那两个是学徒,今天要去请的乃是正儿八经的医生。完全不一样。话说,其实也有点相同。那就是这个医生尚未完全出师。
    世界很残酷的,成年人都知道,生活不易,哪怕是医生这种职业。
    医生叫田雨山,近三十岁,跟着师傅学了二十年,医术相当出色,但没有出师。
    为何呢?
    因为,有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胡老医生自己还有三个儿子,合计四个徒弟。就在李家村这十里八村,胡老神医非常出名。但,再出名,贫困的乡村也养不活几个医生的。
    要知道,中医界,也有俗语的:医不过三代,不服其药。
    胡神医这辈子很幸福,一下子三个儿子一个徒弟,全都成材,但也是很难办。
    田雨山如果出师,就成了胡神医的传人,正儿八经的有师承,三代当然不止,那么就可以开医馆。但是,这周围,真的养不活两家,甚至三四家医馆。
    那位问了:何不去远处!
    去了远处,谁信你有“三代”传承?而且胡神医虽然在本乡本土很有名望,但并非国手名医,所以徒弟或者儿子们出门找饭碗,也并不容易。
    总之:不是病人不够,而是全都穷。
    李百山已经和胡神医谈好:李林杨聘请,胡神医给办出师大礼。
    在李新宏这个管家的安排下,李林杨终于聘请到了医生田雨山,正儿八经的。
    李林杨一句还有愿意去海外的吗?胡神医把小儿子胡焕也给送了出来,同样,堂堂正正的出师了。
    一下子,李林杨得到了两个正式的医生。
    聘请医生的过程,李林杨又学了点知识:胡神医在最后一夜给徒弟田雨山和儿子胡焕传授了压箱底的秘笈。这才算真正出师。
    后来在船上,李林杨发现了其中奥秘的一部分。却原来胡神医的秘笈中有两样:大蒜,柳树枝。
    呵呵一笑,李林杨明了:大蒜有大蒜素,柳树有水杨酸。咱知道啊!
    当然,胡神医不至于只传授了这两样,肯定有其他的秘笈。话说,胡神医能有这样的药物知识,足以说明,这乡村医生也有真能耐!
    开采金矿,这么点人是不够用的。反清,这么点人更不够用。而且由于此行所招收的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因此李林杨和管家李新宏商量道:“待遇从优,能不能招收一些童生?”
    在大清的科举制度中,童生连功名都不算,在李林杨看来也就相当于中学生。
    “这个却不容易。”李新宏说道“能考中童生的,家境都还过得去。再者说了,咱们要的是年轻人,二十岁以下的都还抱着科举的想法呢!”
    不是每个读过书的人都是童生,需要在县一级的考试中通过选拔!过了童生选拔,才有资格考秀才,才能被称为读书人。童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