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战乐亭 8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要知道,十一团的主要侦察方向是西北方向,也就是乐亭方向。不可能在东侧部署大量的侦察兵的,因此上,发现日军的时候,两军距离已经三公里了。
    张永达不愧为李林杨看重的将种,根本没有思考时间,一条条的命令被连续下达。
    半个小时的鸡飞狗跳。老百姓被劝说或者强行向南驱赶。重炮被部署到了侧后方向。侧翼一个连迅速抢占南侧一个小土包。
    主力两个连,一个被梯次部署在丁口村阵地,一个连被部署在后方充当预备队。
    即便是红旗军主力部队,但半个小时时间实在太过紧张,所有人忙的浑身冒汗,这才粗粗的有了阵地模样!
    六门重炮,乃是十一团最重要的重火力。而120毫米重炮连,也是老八营的精锐,因此上重炮兵连的部署展开速度非常迅捷,甚至赶在了步兵前面。
    为了进一步争取时间,六门重炮刚刚展开,就开火炮击!
    此时日军也已经发现了前方村庄里部队的存在,距离一公里不到,乱哄哄的村子,肯定是看的非常清楚!
    没等日军组织进攻,重炮炮弹就砸了过来。
    虽然120毫米炮威力巨大,但仅仅六门,而且是架退炮,射速不高,哪怕是红旗军精锐,实战中也只是一分钟一发的速度,而且长时间炮击,也只能做到两分钟一发。
    初期的几轮炮击给日军造成了严重伤害,随后的炮击就只能是寻找日军的集结地或者炮车辎重重点打击了。
    六门重炮,几乎不用张永达指挥,炮兵连本来就是精锐,连长更是红旗军有数的火炮高手。
    虽然,这六门重炮,射程因素,几乎不担心被日军摧毁,但日军距离太近,大炮射界不够,反倒无法对日军前锋造成打击。
    总之是六门重炮完全压制了日军的重火力,但对前沿阵地提供的直接火力帮助有限。重炮连最大作用是打击纵深,实际上就是路上的日军后续部队。此刻,更大程度上是体现了对日军心理上的压制。
    前文说过,两军的选择因素差不多,也就意味着丁口村这里乃是这片局部战场的必争之地。因此上日军指挥官也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对轻一团阵地发动进攻。
    话说,十一虽然现在有六门重炮,但其最重要的本部火力:迫击炮连战前被抽调到了乐亭,现在仅仅四门备用的迫击炮。火力相当弱,重机枪连因为“改造”没有及时跟上,因此上差不多只能依靠步枪手榴弹阻敌!
    但,要说比日军弱,却不是的。
    在红旗军中,张永达的十一团的战斗力毫无疑问的是最强的!
    现在,部队有简单工事,和旷野中进攻的日军打起来,丝毫不落下风!
    “报告,重炮连要转移一次阵地,要求暂停一个小时的火力支援。”
    张永达对重炮连连长马明渠很了解,两人乃是好友。
    虽然,不知道重炮连连长马明渠具体要怎么做,但他知道这位重炮连连长在战斗中提出这样的要求,肯定有重要原因。
    “同意,但一定要加快速度。”
    重炮连起初展开,只能是在大路上部署,当战局稍稍稳定,就必须找一个更加有利的地形部署炮兵阵地。否则,六门威力巨大的重炮,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大炮开火,马明渠就已经看中了西面几百米一处高地,额,其实也不高,只是比平地高出两三米而已。
    话说,那块高地其实是丁口村世代的坟地所在。在这个时代,人们的观念中对在坟头上打大炮是非常忌讳的,但战场上随时都是人命鲜血,哪还能顾及这些。
    宣抚官曹明德当即带人开始行动。一门重炮需要大约三十人伺候,但战时行军,三十个人都伺候不过来,还有临时招募的民夫三十余人。曹明德到了坟地一看,丁口村的老百姓大多数还躲在这里,以逃避兵火。
    说明来意,不出意料的遭到了村老百姓们的抗议。曹明德身为宣抚官,最擅长做思想工作。
    当即俯下身来,诚意满满的在坟前三拜九叩施了大礼!
    口中念念有词:“诸位汉家祖宗,倭寇侵我中华,后辈小子今天打搅您们的清净了。借各位前辈坟头一用。。”
    老百姓还是讲理的!看曹明德如此恭敬的态度,心里释然。
    一天多的接触,他们也知道红旗军并非那种缺德冒烟的清军。不仅同意了曹明德在坟头上部署大炮,还主动搭手,在工兵的指挥下迅速开始行动。几百人一起干活儿效率自然高!
    大路到坟场几百米都是松软的麦地,重炮想通过这几百米麦地并不容易。老百姓们自发的拔出了自家祖宗坟前的石碑,以石碑铺路!
    平掉了自家老祖宗的坟头,为炮连构筑阵地!
    没有这几百老百姓帮助,哪里是停火一个小时就能转移一个炮连的。
    十点钟,前方战斗已经打退了三次日军的进攻,一个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