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出宫回家了,他说累了,要回去休息。”
李羲点点头,又勉励杜匡几句便也离开了。
禁军有杜匡坐镇,李羲也放心。
离开皇宫,李羲就回家了。
回到家李羲本想赶紧去睡一会,结果来人了。
荀崧。
荀崧自然知道李羲举荐了他,他来拜访李羲就是道谢的。
其实是荀崧先对李瑾有恩,李羲想要报答一下昔日的举荐之恩情,方才会举荐他的。
也就是顺嘴一提的事,毕竟任命还没下达,朝廷任不任命荀崧李羲懒得管,但不任命自己人肯定是不行的。
那李羲肯定是要给贾南风施压的。
客厅。
荀崧见到李羲后也没有世家架子,躬身施礼道:“崧,见过明公。”
李羲也是赶忙上前扶起荀崧,笑着说:“这等俗礼就免了,说起来景猷你还有恩于吾呢。”
景猷是荀崧的字。
“不不不,一码归一码,今日在朝堂之上明公举荐了崧,崧理应来拜访道谢。”
听闻此言,李羲心中大为满意。
不愧是荀令君的后裔。
“景猷说的是,来,先入座吧。”
入座后,荀崧说道:“听说,明公还有两子,他们年龄应该也不小了吧?”
李珠和李瓒年龄没差多少,确实也不小了,李羲正打算这段安稳住了就让他俩搬出去住呢。
“景猷这是何意?”
“崧也没什么本事,不如父亲,更不如先祖,但还是有举荐一两人的本事的。”
李羲也听明白了,荀崧是在向自己示好。
和荀氏结交李羲肯定乐意,当下也不客气,就说:“那此事就麻烦景猷了,往后景猷你有事尽管来找吾。”
“甚好,甚好。”
荀崧举荐其实也就是走个流程,李羲的儿子当什么官难?
等送走了荀崧,还刚转身要进屋,又一个声音就响了起来:“明公。”
好家伙,邓良来了。
反正就是不给李羲休息的时间,忙啊。
“子贤啊,怎么不趁着有空多休息休息啊。”
“仆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什么事?”
“走走,进屋说。”
书房。
邓良说:“王浚在许昌,距京师太近,要让他离京师远点,如此方对明公有利。”
“那你看,幽州刺史如何?”
“明公也想到了?”
“这货坐在许昌,正好卡住了襄城郡,不把他拔除,吾心不安呐。”
“这~明公所虑深远。”
这点李羲很早之前就在想了,王浚在许昌对自己是百弊而无一利,正好王浚不是个安生的主,干脆就把他调去幽州,做个顺水人情,还拔出了钉子。
一举两得多好啊。
“你要做大事,这点小事吾来费心就是了。”
一句话把邓良从普通谏言良策的谋士位置上说成了尚书令,邓良心中别提多激动了。
得遇明主,三生有幸啊。
“你做尚书令一事,吾已经对陛下说了,想必应该很快就会下来任命诏书,对了,你一会离开时去找李矩,让他来见吾。”
“唯。”
邓良走后,李羲稍微眯了一会,李矩就来了。
让李矩来不为别的,就是李羲想让他留在洛阳,因为这边李羲很缺人手。
不过李羲没直接这么说,而是先问了问京兆郡那边的情况。
李矩自然是如实说出:“有杜氏、韦氏辅佐,一切安稳。”
“安稳便好,那你就先留在京师一段时间吧,等这边稳住了你再回去。”
“唯。”
李矩自然没意见,在京兆郡听李瑾的,在洛阳自然是要听李羲的话,谁大谁小李矩还是能分清的。
“禁军你带来的人居多,多帮着杜匡。”
“仆知道。”
李羲点点头,而后就和李矩一同去了后院,让他见见姐姐以及外甥李珏。
玉娘这些天胖了不少,她肚子里还有个,在家里可是大宝贝啊,许暄更是经常陪在她身边。
想吃什么就立马让人去做,这待遇老好了。
玉娘看到弟弟脸色有些憔悴,不由心疼的责怪李矩不知道照顾好自己。
听到这话李矩一声不吭,任由姐姐说教。
李羲时不时也以姐夫的身份说上一句。
不管谁说,李矩都是点头或是‘嗯嗯’,长姐如母,俩都是长辈只能听着啊。
只不过~
这玉娘越说越起劲,喋喋不休说了一大堆。
说的李羲都头疼了。
李矩也是向李羲投去了求助的眼神。
李羲也没想到平日里一声不吭的玉娘,居然这么能说。
李羲干咳几下,然后开口说道:
“好了好了,玉娘,矩儿也大了,有些事他自己能行,你也少说几句吧,别动了胎气。”
玉娘摸了摸肚子,点点头:“妾听夫君的。”
说完,玉娘还又向李矩说教了几句。
说完玉娘才打住,刚好这时候李珏过来了。
“父亲,母亲,舅父。”
小家伙挨个施礼问好。
…
李珏虽然年龄不大,但个头不矮,李羲基因好,儿子们个个都是长相俊俏高大。
李瓒更加壮实,也是习得一身好武力,刀枪耍的那叫一个威风。
李珠就要差点了,李珠和他母亲许暄有点像,比较儒雅。
虽然他也懂一些武,但更喜欢看书。
李羲家里的书籍他基本上全都看了,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手不释卷。
兄弟俩的行为处事恰恰相反。
李珠儒雅,待人和言语都随和,正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李瓒性子也还好,就是好战。
若是打仗绝对是下一个李羲,就破这命莽。
蛮干就完了。
…
“珏儿又好长高了。”
李珏嘿嘿一笑:“在家吃的好,对了舅父,长兄在外可好?”
李珏还很懂事。
主要是也是家教好,李瑾是嫡长子,家里的兄弟们也很尊敬他听他的话。
“都好。”
李羲这会儿也没事,就在这陪着玉娘,李珏则是缠着李矩让舅父给他说说外面景象。
李矩想了想,说道:“别的地方的情况吾不知道,但襄城郡和京兆郡这两处的民,艰难生存,勉强果腹。”
李矩说的显然不是李珏想听的,但李珏也没打断李矩,听完他说:“他们过的可真难。”
李羲若有所思,心想:这晋朝是要亡国的节奏啊。
“谁说不是呢,吾之前久居京师,却不想京师之外的普通人那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