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忠奸善恶难辨,永远不要以貌取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般作为。”
    “他一直都是清流,所以老臣宁愿相信刘伯温什么都不知情,也不愿意相信,刘伯温会欺瞒圣上。”
    宋濂当即摇了摇头道。
    语气之中更是闪过一抹坚定之色,对于刘伯温的为人,宋濂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哪怕是真相大白,宋濂也会刻意的忽视,毕竟是多年的好友,而且已经过世,总要留下清白。
    不然这一生,光是这一个污点,就足以让刘伯温遭受后世之人唾骂,这也是宋濂无法接受的事。
    “聪明一世,也会糊涂一时,刘伯温不是神仙,他做不到算无遗策,也没有神机妙算。”
    顿了顿,宋濂又是开口道。
    还是希望为刘伯温翻案。
    “你愿意相信他的为人,你觉得他不会有这般作为,你觉得他不会欺瞒陛下?”
    “为什么总是你觉得?”
    “难道是孤没有长眼睛?还是陛下没有长眼睛?”
    “难道你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可以洗刷了刘伯温的罪孽?”
    “难道这世上的律法,都要去靠你认为这三个字,去裁定?”
    “难道这天下的规矩?就要因为一个人展露出来的清正廉洁,而让步?”
    “你也是老臣子了,这点道理不明白?”
    闻言,朱棡眼中泛起一抹冷色,便是一连好几问道。
    刘伯温固然展现出了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但这仅是他对于百姓的为官之道。
    说好听点,就是以身作则,为天下百姓请命。
    说难听点,悠悠青史千百年,谁不想留存于青史,且青史永留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0章:忠奸善恶难辨,永远不要以貌取人。(第2/2页)
    可这与他在政治上的目的,有关系么?
    上层的政治,永远都是残酷的斗争,动辄间,血流成河。
    不管是贪官也好,清官也罢,在政治斗争之中,输了就是输了,死了就是死了。
    所以刘伯温为了自己,又或者是为了浙东,他即便是没有参与,也不会开口。
    因为他就是浙东文人的风骨,一旦他爆出惊天大雷,浙东读书人的声誉,就会毁于一旦。
    那刘伯温就是浙东的罪人,所以他不能。
    这与刘伯温的品性无关,而是时局,也是朝廷政治的一方面。
    所盛行的也不过是所需。
    还是那句话,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这是刘伯温的功,青史不会抹去,也不会抹黑。
    但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岂能混作一谈?
    而这世上的法理,也不能仅凭一己之喜恶,就去断定,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毕竟有些人面上凶,但骨子里善,所以你能说他是个穷凶极恶之徒,然后对他肆意的编排抹黑?
    可不要忘记,他所行之事,皆乃善举,无愧于心。
    那难道对这样的一个善人,不用经过法理,只凭借一句所谓的我认为,就能将其抹除?
    还有有些人笑容温和,行事作风也是谦谦君子,可所行之事,都是大奸大恶,天理难容,那你能说他是一个好人,然后对他大肆的赞扬?
    所以永远都不要以貌取人,毕竟忠奸善恶难辨,这也是自古以来的教训。
    一切还是要以律法为先,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定论善恶,有罪便伏诛,无罪便释放。
    这才是对天下的臣民,最好的交待。
    “宋夫子不用再想了,纵然在强词夺理,也逃不过一个事实。”
    “那就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从来都不会与欺瞒陛下挂钩。”
    “他只能证明他这个人是个正臣,对于天下百姓,他足够清正,足够廉洁。”
    “但对于自身,他也想有一条保全之道,所以从刘伯温的角度出发,他也对得起自己,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更何况还是小明王,他有所欺瞒,也实属正常。”
    “只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他们连小明王都敢杀,那一旦生出不臣之心,陛下的安危,谁去负责?”
    “难道您还要告诉孤一句?”
    “不会?”
    “那您为什么不下去地下问问王莽,他还没有篡汉自立之前,也是个正人君子。”
    眼见宋濂并未开口,朱棡便是缓缓起身,声音依旧轻缓道。
    此言一出,宋濂的面色顿时白了三分,张了张嘴,但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因为这就是事实。
    为自己与为百姓,为官之道与自保之道,刘伯温都不曾冲突。
    但这样的人臣,古今往来一抓一大把,但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一个从最底层爬上来的皇帝,怎么可能会允许?
    小明王好歹也是皇帝,可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依旧毫不顾忌的将其杀害,并且将责任推脱干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