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柴荣南征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差不多新野之战、汧水之战开战的时候,后周与南唐的淮南之战也已经打响。
    李景达部兵围泗州下邳,不克。
    这里南唐军出现了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陈觉夺权。
    南唐的情况有点特殊。
    李璟对几个弟弟一直挺不错的,他的二弟早死,三弟李景遂被他封为了皇太弟,委以政事,这也是汉人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太弟;四弟李景达则被委以军方重任。
    李璟的这两个弟弟也都还算不错,李景遂主动避嫌,尽量不去争权,李景达颇为刚直,数次劝谏李璟不要亲近冯延己、冯延鲁、魏岑、陈觉等竭尽谄媚之能事的奸佞之臣。
    偏偏他这次的监军正是“五鬼”之一的陈觉。
    以亲弟弟为主将,却派和他不和的心腹小人做监军,李璟的这个任命只能说有点意思。
    然而,历史上的后周与南唐之战,李璟就是这么做的。
    只能说,李璟对他的弟弟有点信任,但不多。当然,也可能是被谗言所迷惑。
    总之,李璟就是这么做了。
    于是,问题便出现了。李景达为了避嫌,在军中没有厚植人脉,而陈觉这个枢密使兼兵部侍郎却羽翼丰满,以至于军事大事不是由李景达这个主将做决断,而是由陈觉这个监军说了算。
    但是陈觉又不懂军事。
    (双方进军形势图)
    李景达的计划是,泗州交给楚州的偏师牵制就可以,主力沿大运河迅速北上,拿下埇桥、符离(安徽省SZ市埇桥区符离镇),从而与刘仁赡所部汇合。
    届时,以老将刘仁赡守卫埇桥、符离一线,主力不仅可以北上攻打徐州州治彭城(今XZ市),更能够沿大运河威胁开封,还能够利用大运河的运输能力,保证大军的粮草乃至必要时撤军。
    大运河跟很多自然水系不同,就算是冬天也有一定的通航能力——只要不结冰。
    当然,就算是结冰,只是不是太厚的冰层,那就派人敲碎了就好。
    历史上,某些国家守备黄河防线,到了冬天就各种凿冰,甚至研究出了燃草破冰之法。
    李景达选这条路,可是连大战持续到冬季都算到了。
    他的想法很好。
    于是,本着敌人要求的我们就反对的原则,陈觉逼迫其他武将和他一起对李景达逼宫,其他武将迫于陈觉的威胁,尤其是陈觉口中所谓的“你也不想我跟陛下说你们私交藩王眼中只有藩王没有陛下吧”的威胁,被迫和陈觉站在了一条线上。
    李景达无可奈何,近乎被彻底架空,军政都只能由陈觉来决定,李景达只能署牍尾而已。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南唐大军就如同八十老翁力战十八女郎一般,疲软无比的顿兵下邳城下,城门都蹭不破,不得寸进。
    柴荣大军到达下邳后,监军陈觉更是坐立不安,不敢应战。
    见南唐军竟然不敢出战,柴荣命令殿前都虞侯赵匡胤出兵做出攻打海州的姿态。
    这让南唐军中海州人马大为不安,陈觉见赵匡胤所部也就不过两千人马,便命令海州人马回援,希望能够歼灭赵匡胤部。
    海州人马万余人,敌军无名小将赵匡胤所部只有两千余人,这怎么输?
    赵匡胤见南唐军果然追来,大喜。
    他命令千余人到海州军大营前挑战,海州人马果然出战。
    赵匡胤部随即假装战败,海州军没有任何犹豫,乘胜追击,结果被赵匡胤伏击。赵匡胤一马当先,如同开了无双一般阵斩海州军主将,带着五百骑兵打出了五千骑兵的气势,海州军大溃,被赵匡胤一路追杀到大营之中。
    赵匡胤趁机破营。
    此战,赵匡胤所部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千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赵匡胤虽然得国不正,但他真的是一个猛人,冲锋陷阵、临阵斩将乃至临阵俘虏敌方大将都是家常便饭。
    他能够步步高升,官职甚至比他的父亲都高,一直备受柴荣的信任,可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在当皇帝之前,赵匡胤既是冲将,也是智将,情商也极高,几乎没有什么短板——如果有的话,可能就是对弟弟赵光义太好了。
    众所周知,弟控都没有好下场。
    赵匡胤大胜之后,陈觉大为惊恐,已经心生退意。
    陈觉有着朴素的数学观,在陈觉心中,北周军的两千人就比他的一万人强,根据等比关系,北周的两万人,就要强过南唐的十万人,北周军的五万人……
    这还怎么打?
    只能打退堂鼓了。
    队友不给力,无奈之下李景达只能劝道:“枢密使,此战若是无功而返,本王仍是陛下的弟弟,但枢密使能否保持现在的位子呢?”
    “大王何以教我?”
    李景达的话一下子戳中了要害,陈觉陡然一惊,连忙虚心请教。
    陈觉是弄臣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