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 章 首义者必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72章首义者必死(第1/2页)
    三国时期。
    曹操似有些感叹,“太平天国完啦。”
    “这场内乱以后再无成功的可能呢。”
    “就相当于憋着一口气在,这口气不泄说不定还能一股作息莽翻清朝。”
    “但这股气一泄便再无可能,除非清朝那边也出现这样大规模的内乱。”
    看着这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起义,曹操想到了当初的黄巾起义,也想到了他自己。
    当初他虎踞北方携二十万大军伐吴,赤壁的一把大火染红了长江,也烧毁了他一统的希望。
    即便他没有如洪秀全一般意志消沉,而是重整旗鼓,但那股气终归还是泄了。
    “是啊,他们本就先天不足,便是备也能看出来,他们各处都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唯有一次次胜利才能压的下来。”
    “如果是彼时带领太平天国的是大贤良师,或者天京事变没有出现,太平天国能成功吗?”
    刘备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向了曹操孙权等人。
    荀彧开口道,“绝无可能。”
    “太平天国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从上到下全靠着虚无缥缈的许诺。”
    “或许他们有机会消灭满清,但也绝无坐稳天下的可能,他们最后只会成为别人的嫁衣。”
    “观太平天国行事,祸端爆发在任何时刻都不会让人感觉奇怪。”
    众人听后也认同的点了点头。
    各时空许多人对于天京事变的爆发也不奇怪。
    太平天国给人的感觉太怪了,立足的开始就是拜的什么上帝,跟中原大地格格不入。
    这个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实在是让人很难想象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
    【在这之后清军趁机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湘君重新夺回了武汉、九江等地,即便如此太平天国也还打出了三河之战,二破江南大营等大胜之仗】
    【涌现出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这样优秀的将领,特别是陈玉成天资不可限量,有名帅之姿,最后在1862年因叛徒出卖被俘获就义】
    【李秀成回师救援天京,与湘军曾国荃部激战数月失利】
    【1863–1864年,苏州、杭州相继陷落,天京成为孤城,粮尽援绝】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也有说法为自杀,其子洪天贵福继位】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纵火屠城,太平天国都城陷落,这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的巅峰就此宣告失败】
    【那么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洋人这个时候在做什么?】
    【这场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洋人又是怎么看的呢?】
    当这个问题被问出来后,各时空许多人纷纷一惊。
    是啊,洋人在干什么!
    各时空朝堂之上,大家也都按着天幕给出的线索推演着这场战争。
    分析满清、太平天国在这场战争中犯下的错误,做对了的策略。
    最后大家得出结论,这就是两个菜鸡互啄,比的就是谁更烂,谁犯的错误更多。
    就战略、战局而言没有什么值得过多讨论的地方。
    但他们下意识的把洋人这个因素给忽略掉了。
    这就是时代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地方,除了满清历代各朝可没有要防备欧洲人的,要提防的也是北方草原的异族。
    现在被点醒后许多人都纷纷思考了起来。
    如果他们是洋人此时会做什么呢?
    汉高祖年间。
    刘邦看向了张良,“子房,说说你的看法。”
    张良对着刘邦行了一礼,眯着眼睛思索了一番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致上无非也就三种结果。”
    “或是帮助清朝,或是帮助洪秀全,亦或是中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72章首义者必死(第2/2页)
    张良摇摇头,“不,或许还不止,他们万里而来只为了利益,纯粹的利益,对于洋人而言我华夏分裂才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
    “如此他便可以两处逢源,任何一方都要拉拢他,如此才能求其实利而达其极。”
    “最大的可能应该是谁处于下风就帮谁,甚至于又帮又打也不是不可能。”
    刘邦将手中的酒杯摔了出去。
    “肏你娘的洋人!”
    “实在是窝囊!”
    “请陛下息怒。”
    大殿响起了一片告罪声。
    “放轻松点,跟你们无关。”
    “乃公是...哎!”
    刘邦撑着脑袋有一种不能参与进去的无力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群五颜六色头发蓝眼珠的洋人作威作福。
    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把项羽给丢进去,让霸王去祸害他们。
    【说一个反直觉的事情,许多人都有一个认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