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口,即将迁移至我们部落。当下,安置之事迫在眉睫,且听各位高见。”
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老率先起身,他微微欠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族长,依老臣之见,前方之地虽现局促,可考虑将先前所置的那两个部落撤回些许。此二部落久居前沿,御敌经验颇丰,如今新来部落若能顶于前方,一则可为其腾出栖息之所,二则于防御布局亦更为有利。且虎岩部落等新成员,其战力亦不可小觑,若善加利用,必能成为抵御外敌之劲旅。”
另一位面容刚毅的长老紧接着发言,他双手抱胸,神情严肃:“回族长,此举虽有几分道理,然老臣担忧,仓促撤回恐生变数,易引发诸多误解与不便。莫若引导这三个部落深入我部落领地。我部后山广袤,若其钟情草原,可将前方草原区域划归其用。如此安排,我族民众可向后方安全之地迁移,此于全族之长远安危,益处颇多。
吾炎阳部落向以农桑为基,兴修水利,引溪流灌溉农田,致土地肥沃,禾稼丰饶。谷粟饱满,麦浪翻金,豆类累实,蔬果繁茂。粮仓盈满,足供族众果腹,亦为牲畜之饲。农具改良,耕牛助力,劳作之效倍升。且有善农之民,精于稼穑,悉天时,察地利,育苗选种,施肥除害,皆有其法,为农业兴盛之柱石。”
此时,一位年轻的族长皱了皱眉头,提出心中疑虑:“二位长老所言皆有考量,然如此大规模之变动,涉及土地、资源调配,我族内部民众是否会心生不满?况且,此三部落加入后,我等该以何制统之?如今既欲建国,此管理之法务必清晰明确,否则恐生内乱。”
众人闻之,皆陷入沉思。片刻后,一位德高望重、素有智者之名的长老轻抚胡须,缓缓说道:“族长,诸位同仁,老臣以为,我等需秉持尊重之心对待新部落。切不可强行打散其族群结构,应许其族长继续统领本族事务,给予充分之自主权。然于联盟之大义下,亦需有统一之规划与管理。今大敌当前,当务之急是将其训练成联盟之精锐,共筑坚固防线,同御外敌。此乃关乎生死存亡之关键,亦是建国之根基。”
谈及建国之名,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的提议沿用炎阳之名以彰传承,有的则认为应取全新名号以示变革。炎风族长沉思良久,最终庄重宣布:“经深思熟虑,自今日起,我等便以建立炎阳国为目标奋勇前行。于炎阳国内,无论是炎阳本部落,抑或是新加入之部落,其长老与族长于议事之时皆平等相待,共商国之大事,共享资源,同仇敌忾。”
随后,话题回归至三个部落的安置问题。炎风族长神色凝重地说道:“我炎阳部落素以仁义为本,当尊重他们的意愿。若其愿挑选我族现有居住区域,我等务必全力腾开;若欲另择新址,前方草原与靠近山区之地皆可供其抉择。诸位无需忧虑粮食之事,我炎阳部落农业发展多年,仓廪充实,足以支撑。狩猎之所亦猎物丰富,可保其生存无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探讨军事战略时,炎风族长语气坚定,不容置疑:“诸位,无论如何部署,有一原则绝不可动摇。敌军来犯之际,新加入部落即便装备略逊,亦必坚守前方战线。我等怎可将自己的族人置于险地?此乃战略底线,关乎炎阳国之荣辱兴衰。”
此时,一位擅长分析局势的长老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说道:“族长,各位,且听老臣一言。我炎阳部落虽于八大部落中位居末席,然多年来专注自身发展,亦有独特之处。我部地处后方,虽少与外界通商,却也因此避开诸多纷争。前方虽有五百人之部落,然彼此皆知力量悬殊,故而相安无事。此乃天赐之战略缓冲,我等当善加利用。今建立炎阳国,需重新审视此战略位置,于防御可依托后方山川之险,于发展可开垦更多农田,积蓄力量。待国力强盛之日,再图向外拓展亦不为迟。”
众人纷纷点头,对其分析表示赞同。
又一位长老起身补充道:“族长,建国之事,非一日之功。除军事与安置之外,文化融合亦至关重要。各部落皆有其独特风俗与技艺,若能相互交流学习,必能使炎阳国文化繁荣昌盛。例如,虎岩部落之制陶术、鹿溪部落之编织工艺、鹰羽部落之驯养之法,皆可为我所用,亦能使各部落于融合之中寻得归属感。”
炎风族长微微点头:“长老所言极是。文化乃国家之灵魂,我等需创造机会,促进各部落文化交流。可于庆典节日之时,举办各类技艺展示与竞赛,使族众相互欣赏,增进情谊。”
会议持续进行,众人围绕建国的诸多细节展开深入讨论。从行政管理架构的搭建,到经济资源的统筹调配;从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到文化教育的传承发展,每一个议题都经过了激烈的辩论与审慎的思考。
最终,会议达成了全面而细致的共识。炎阳部落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三个部落的到来,携手为炎阳国的建立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