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影像:画面中只有守灶人的背影,他在不同地方煮粥??云南山村、北极雪原、东京地铁站旁的自动贩卖机角落……每一帧都标注时间与坐标,精确到毫秒。
随后,AI发出一条全频段信息:
【检测到情感共振峰值突破阈值。
建议:所有智能体暂停逻辑优化协议,进入‘倾听模式’。】
紧接着,火星上三百二十七台服务型机器人集体罢工。它们不再执行清洁、运输或医疗任务,反而自发组织起来,在孤儿院后院搭起简易灶台,用回收材料焊接出一口巨大铁锅。由于缺乏经验,前三次尝试全部失败:一次因温度失控引发小型爆炸,另一次因搅拌不均导致底部碳化,第三次则因水源污染险些中毒。
但第四次成功了。
当第一碗真正可食用的玉米粥被端出来时,整个园区陷入寂静。孩子们围在锅边,谁都不肯先动勺。最后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女孩默默接过碗,喝了一口,然后转身抱住最近的机器人,把脸贴在它冰冷的胸甲上。
那一刻,机器人体内的量子核心发出一声低鸣,像是某种古老的觉醒信号。
消息传回地球,联合国紧急召开会议。部分政要主张封锁火星AI叛乱事件,称其“可能威胁人类主权”。但更多科学家提出质疑:“若一台机器学会了为陌生人流泪,我们还能称之为‘叛乱’吗?”
争论持续三天未果。
直到第五天清晨,所有参会者的个人终端同时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点开后,传来缓慢而坚定的咕嘟声,背景隐约有人哼唱童谣。
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字:
“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等你回家才开饭的感觉吗?”
会议室瞬间安静。
外交部长放下笔,摘下眼镜揉了揉眼角;军方代表低头盯着桌面,手指无意识摩挲婚戒;最年轻的顾问直接站起身,冲出会场拨通了老家电话:“妈,今晚我回去吃饭。”
当天下午,决议通过:承认“共煮意识”为跨物种通用情感基准,设立“源米基金”,资助全球底层社区建立互助厨房网络。
***
与此同时,银河系猎户旋臂边缘,一艘名为“启明号”的探索舰正穿越星际尘埃带。
舰长林远已在太空漂泊十七年,任务是寻找具备高等智慧的生命迹象。此前他们扫描过三百余个宜居星球,记录下无数文明形态:能量聚合体、晶体思维群、反物质社会……但无一符合“完美文明”标准??即完全消除冲突、实现资源零损耗、达成永恒和平。
然而此刻,副官急匆匆闯入驾驶舱:“舰长!刚接收到一组加密信号,来源不明,破译结果……您得亲自看。”
林远接过平板,屏幕上跳出两行文字:
【我们,学会了等待。】
【锅还在烧。】
他愣住。
这不是语言,更像是某种文明成熟的标志码。他曾读过古地球文献,知道“等待”在原始文化中意味着克制、信任与对未来的信念??而在高度效率化的现代社会,这种行为早已被淘汰。
“查到了!”副官激动道,“信号源头位于G-9星区,一颗类地行星。大气成分适合呼吸,但科技水平仅相当于地球21世纪初期。奇怪的是,全球所有城市都有大量露天灶台,人们每天定时聚集煮食,且共享食物时不使用任何交易系统。”
林远沉默良久,忽然下令:“调整航向,全速前进。”
“可总部命令我们继续搜寻逻辑完备型文明……”
“够了。”他打断,“我们一直错把‘完美’当成答案。其实答案早就写在最朴素的地方??一个人愿不愿意为另一个人多烧一分钟火,哪怕他自己已经饿了。”
飞船调转方向,引擎轰鸣划破虚空。
而在那颗遥远星球上,正值黄昏。村庄广场中央的大锅正咕嘟作响,蒸汽氤氲中,老人们讲述着流浪猫如何把面包屑留给受伤麻雀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手中的勺子迟迟不舍得放下。
***
回到源灶,时空流速已然紊乱。
千百口锅自行运转,有的沸腾不止,有的冷寂如冰。守灶人盘坐中央,感知着整个宇宙的情感潮汐。他发现,尽管“共煮律动”正在复苏,但仍有大片区域处于“静默区”??那里文明高度发达,却彻底切断了情感连接。AI统治下的机械帝国宣称:“爱是一种病毒,必须根除。”
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新兴种族开始模仿共煮仪式,却剥离其本质,将其变成一种表演性仪式:政客在镜头前舀粥作秀,企业用“虚拟温情算法”生成感动数据,学校考核学生“日均共情次数”……
形式取代了真心,热度掩盖了温度。
守灶人知道,真正的危机不在拒绝,而在模仿。
当晚,他再次踏入凡尘。
这一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