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个字浮现,整座齐天峰金光暴涨,一道虹桥自峰顶延伸而出,横跨千山万水,直指南方瘴林。虹桥所过之处,空中浮现出无数漂泊已久的魂影??他们本该湮灭于时间长河,却因人间重忆而得以凝聚形体,顺着虹桥缓缓前行,如同游子归家。
阿砚仰头,泪流满面。
他知道,这不是终结,而是开端。
记忆一旦复苏,便不可逆转。那些曾被掩埋的真相,会像春草一样,从最坚硬的岩石缝隙中钻出。而他,将成为这片新生土地的第一块基石。
他转身面向母亲,深深跪下,额头触地。
“娘,我答应你,不让任何人再被忘记。”
她笑了,笑容如初春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整片阴霾多年的森林。
“去吧。”她说,“你的路还很长。”
言罢,她的身影开始消散,化作点点星光,融入阿砚眉心那道光痕之中。最后一点微光熄灭前,她轻声道:
“砚儿……替我看看春天。”
阿砚久久伏地,不敢抬头。直到风拂过耳畔,带来远处孩童的笑声,才缓缓起身。
他走出瘴林时,天已破晓。
林外,不知何时已聚集了数百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渔民、农夫、工匠、书生,甚至还有几名身穿官服的吏员。他们沉默伫立,目光灼灼,仿佛等待某种仪式的开启。
见阿砚现身,人群中一名白发老者颤巍巍上前,双手捧着一块青石板,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
“这是我们村三百年前被屠戮者的名录。”老人声音哽咽,“祖辈口传,无人敢写。今日……我终于敢刻下来了。”
阿砚接过石板,指尖抚过那些名字,每一个都像一把刀,割在他心上。
但他没有退缩。
他将石板高高举起,朗声道:“从今日起,凡被遗忘者,皆可立碑!凡被抹杀者,皆有名姓!凡被扭曲者,皆还其真!”
人群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喊:
“我代他们说话!”
声音如浪潮般扩散,一路北上,越过群山,穿过城池,抵达王都。
皇宫之内,帝王跪在宗庙前,手中握着一份刚刚呈上的奏报??那是由三位史官联名提交的《重修国史请愿书》,列出了三百年来被删改的七十二项重大事件,包括三次冤杀忠臣、五次隐瞒灾情、十二次篡改战果……
他看着看着,忽然放声痛哭。
“朕……竟不知祖宗做了这许多恶事!”他捶胸顿足,“可若不改,我大胤何以立于天地之间?”
当夜,皇榜昭告天下:即日起,设立“归忆司”,专责搜集民间遗史,修复残碑断简,重建被毁祠堂,并开放皇家秘档供学者查阅。同时,废除“禁忆令”,凡因言获罪者,一律平反。
消息传开,举国震动。
而在东海渔村,那片曾浮现光中人影的海滩上,村民们自发集资,建起第一座“无名碑林”。每一块石碑都不刻碑文,只在底部留一行小字:“此处安息者,姓名已被遗忘,但我们记得他曾存在。”
每月初一,全村人齐聚碑林,轮流诵读他们从阿砚那里听来的记忆片段。孩子们学会了写下“我记得”三个字,贴在家门口的木板上。
北方边关,一位老兵在雪地中跪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他身边多了一座小小的土坟,坟前插着半截断剑,剑柄上刻着两个字:“李征”。
没人知道他是谁,但从此每年冬至,都会有士兵前来祭拜,献上一碗热汤。
西陲废城,一群流浪艺人组建了“忆歌班”,走街串巷,用说唱的形式讲述那些被遗忘的故事。他们的开场白永远是同一句:
“从前,有个人,你不认识他,但他爱过你。”
这一切,阿砚都看在眼里。
他没有停下脚步。
他走遍九州,足迹所至,便是记忆复苏之地。他不再是一个人行走,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有失语多年的老人突然开口讲述家族秘辛,有蒙冤入狱的囚徒在临终前吐露真相,有隐居山林的修士主动交出珍藏百年的残卷。
他们称他为“承忆者”,但他从不接受这个称呼。
“我不是承载者。”他对众人说,“我只是第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五年后,一座新的建筑在齐天峰下落成。
它没有飞檐斗拱,也不雕梁画栋,只是一座朴素的方形石屋,四面开窗,屋内中央摆放着一本巨大的空白书册,名为《齐天录?续》。任何人,只要心中存有想被记住的事,皆可进入书写。
第一天,是一个小女孩进来,写下了她奶奶临终前讲的故事:关于一场大火中的母爱。
第二天,是一位盲眼琴师,用指甲在纸上刻下音符,记录了一首失传百年的安魂曲。
第三年,一位曾参与焚书的老学士跪在门前,颤抖着写下自己亲手烧毁的三十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