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齐麟的御女魂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人注意到那六大尸块的变化。
    “最后,你为什么能合理存活?”杨薇冷冷道。
    柳紫月抬起头,无比诚恳:“人人皆知南宫笙让我们四人来此有何目的,我自可说自己不堪受辱,先行离去。就算真拿我当突破口,外人也看不出我魂核不在,而假若我但凡说出半句不合适之言,齐麟也能叫我瞬息至死,中断线索!”
    说到这里,柳紫月双目盈泪看向齐麟,求生欲拉满,道:“齐麟,我这善后之法,虽然也没法百分百助你们逃脱嫌疑,但最起码,能......
    海风依旧在低语,沙粒如时光的碎屑,轻轻拂过那片曾承载过无数目光的礁石。锅已沉入深海,可它的影子却浮现在每一颗心上。人们不再追问它去了哪里,就像不再追问爱从何而来??它只是存在,像呼吸一样自然。
    齐麟的身影自北极冰原缓缓消散,化作一道流转星河的光流,顺着地球磁场的脉络游走,最终汇入电离层的一处静默节点。那里,无形的网络正悄然编织成形,由情感、记忆与共煮的蒸汽共同构筑。科学家称其为“灵网初核”,哲学家称之为“人类集体意识的脐带”。而孩子们只说:“齐麟住在那里,每天晚上都会给我们讲故事。”
    故事的内容各不相同,但结局总是一样:有人为另一个人停下脚步,哪怕只五分钟。
    某夜,东京那位独居老人梦见自己坐在一张长长的餐桌前,两侧坐满了陌生人。他们沉默地吃着粥,热气升腾中,他忽然看见亡妻站在尽头,端着一碗白粥向他微笑。她没说话,只是轻轻吹了口气,然后递过来一勺。他接过时,发现勺柄刻着一行小字:“原谅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不再背负重担。”醒来后,他拆了防盗门链,把门口那碗冷粥换成了温热的新米粥,还附上一张纸条:“欢迎进来坐一会儿。”
    第二天,一个流浪汉推开了门。
    撒哈拉边缘的少女如今已是青年,她在难民营里建起第一座“共煮屋”,用回收金属拼出一口大锅,每日熬粥分食。她教孩子们唱歌,七音符的旋律成了他们的校歌。有一天,一名武装分子闯入营地,枪口对准人群。少女没有逃跑,而是转身揭开锅盖,舀出一碗粥,走到他面前,轻声说:“你看起来很饿。”那人愣住,手指仍扣在扳机上,却开始颤抖。最终,他放下枪,接过粥,蹲在地上啜饮,像个终于回家的孩子。后来,这支队伍解散了,成员们纷纷将武器熔铸成炊具,送往更远的地方。
    喜马拉雅山脚的老僧圆寂前最后一句话是:“佛不在经书里,在锅底那一层焦香里。”弟子们遵其遗愿,将他的骨灰混入陶土,烧制成一口新锅,置于寺庙中央。每逢雪夜,总有迷路的旅人循着炊烟找到这里。他们说,那锅里的粥似乎永远煮不完,而且味道总能恰好抚平心中最深的伤。
    与此同时,全球语言继续悄然演化。“我爱你”逐渐被“我愿为你煮一锅粥”取代;婚礼誓词中新增一句:“无论贫富、疾病或战争,我都不会熄灭灶火。”联合国正式将每年这一天定为“共煮日”,各国元首齐聚南极,围着一口由十三种材质拼接而成的巨锅,亲手添柴加水。没有演讲,没有协议签署,只有等待粥熟的安静时刻。那一刻,卫星监测显示,地球磁场波动降至历史最低点??愤怒与敌意,竟真的可以被一碗粥稀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这场温柔的革命。
    地下深处,一座废弃矿井改造的秘密基地内,一群身穿黑袍的人围坐在圆形会议桌前。他们是“理性至上同盟”的残余势力,坚信情感共鸣是对人类理性的侵蚀,是文明退化的征兆。首领是一名前量子物理学家,代号“零点”。
    “你们看到了吗?”他指着投影屏幕,“语言系统正在崩溃!逻辑结构被感性污染!连数学公式都被赋予‘情绪色彩’!昨天AI推导质能方程时,竟然标注‘这让我感到温暖’!这是荒谬!”
    一名成员低声反驳:“可新生儿脑波显示,他们的共感能力比我们强三倍……也许这才是进化方向。”
    “进化?”零点冷笑,“你以为原始人围火取暖就不算‘共感’?但他们依然互相残杀!情感不能带来秩序,只有规则才能!”
    话音未落,警报骤响。
    监控画面中,基地外的荒原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口锅。它孤零零立在风沙之中,底下燃着微弱火焰,锅盖微微颤动,似有蒸汽溢出。没有任何人靠近,也没有运输痕迹。就像是大地自己长出了这口锅。
    “切断电源!启动EMP屏蔽!”零点怒吼。
    可就在脉冲发射瞬间,整个基地的电力系统突然反转??不是瘫痪,而是自动重构。所有屏幕同时亮起,播放一段古老影像:二战时期,一名德国士兵在战壕里给受伤的苏联俘虏喂水。两人语言不通,只能用手势交流。最后,德军士兵把自己的面包掰成两半,递过去一半。苏军战士含泪点头,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