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以父为荣,以母为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颤声问道:“所以,这颗种子……是要长出新的心光镜?”
    “不。”苏萤摇头,“它是要长成一座桥。”
    “桥?通往哪里?”
    “通往所有尚未被听见的地方。”
    话音刚落,地面忽然震动。那枚埋藏的种子竟开始破壳,一根嫩芽缓缓钻出,通体透明,内里似有星光流转。更惊人的是,每一片新生的叶片上,都浮现出微小的文字??
    >“你还好吗?”
    >“我在这里。”
    >“你不孤单。”
    这些话语,正是十年来无数守望者口中最平凡的那一句问候。
    人群屏息,无人敢言。
    苏萤却笑了。她解下衣襟上的墨香花印记,轻轻放在嫩芽旁。刹那间,印记化作金粉,融入土壤,整株幼苗骤然绽放出柔和光芒,照亮四方。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极北巨木之下,孩子们正围坐读书。忽然,树冠再次晃动,荧光孢子飘落,在空中拼出新一行字:
    >“桥已启建,请诸伴行者归位。”
    一名小女孩抬头问教习:“我们要回去吗?”
    教习抚摸她的发丝,微笑:“不是回去,是出发。”
    同一时刻,西南古井旁,听声使停下脚步,从行囊中取出那本写满笔记的册子。封面不知何时多了一道刻痕,形如拱桥。他摩挲良久,终于提笔写下第一句话:
    >“今日启程,赴桃林之约。”
    而在京城静心坊,那位曾闭门三年的女子已成了倾听者。她每日接待前来倾诉的陌生人,总以一句开场:“我曾经也不愿开口,直到有人对我说:‘没关系,我在。’”
    这日清晨,她整理旧物,翻出那盏传光灯。灯纸上的字迹悄然变化:
    >“桥将成,请你也来。”
    她望着窗外晴空,轻轻合掌:“好,我去。”
    消息如风传遍天下。七柱之名虽未明令召集,却已在人心中响起召唤。他们各自放下手中事务,踏上通往学宫的道路。
    途中,沈姓少年途经一座战后废城。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幸存者蜷缩在地下避难所,彼此猜忌,互不信任。他本可绕行,却驻足良久,最终走入其中。
    他在中心广场支起一口锅,煮了一锅稀粥,如同碗光粥铺最初的模样。
    第一天,无人靠近。
    第二天,一个孩子偷偷捡走空碗。
    第三天,一位老妇拄拐而来,颤抖着接过一碗,泪水滴入热粥。
    第四天,少年开始讲述他在启明试炼中学到的故事??关于宽恕、关于等待、关于一句话如何救活一个人。
    第五天,有人带来了自家存粮,加入熬粥行列。
    第六天,他们清理出一块空地,立起一块木牌,上书:“守望之家?临时站”。
    第七天清晨,少年收到一封传光灯信:
    >“桥需万人同行,你在路上,便是同行者之一。”
    他收信入怀,继续搅动锅中的粥。
    另一边,凰曦乘舟南下。年迈的她已不能再疾行千里,只能依靠船只与伴行者的接力护送。沿途所经村落,百姓自发焚香相迎,称她为“点灯人”。
    某夜泊船江心,月色如练。她独坐船头,望着水中倒影,忽见波光荡漾间,浮现出齐麟的面容。
    不是画像中的模糊背影,而是真切的容颜??白发苍苍,眉目慈和,眼中盛满悲悯。
    “是你吗?”她喃喃。
    水中影像微微一笑,无声开口,唇形分明是三个字:
    >“谢谢你。”
    凰曦老泪纵横,双手合十,深深一拜。
    次日,她抵达桃林外镇,正遇暴雨倾盆。山路泥泞,车马难行。她执意步行,却被一群年轻人拦下。
    为首者正是那位former盗匪,如今已是伴行队统领。他单膝跪地,背朝老人:“请让我背您最后一程。”
    凰曦迟疑。
    “您背过别人,现在,轮到别人背您。”他说。
    凰曦终是含泪伏上他肩头。一行人冒雨前行,泥浆溅满裤腿,脚步却坚定如铁。
    当他们抵达桃林时,幼苗已长至一人高,枝干如玉,叶片流光。七根无形的光线自远方延伸而来,在树冠上方交汇,形成一座虚幻的拱桥轮廓。
    盲童伸手触摸,惊喜道:“他们快到了!”
    果然,不久之后,大胡子叔叔驾着雪橇破雾而来,身后跟着数十名北方村民;
    听声使拄杖步入,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
    沈姓少年带着废城难民代表姗姗来迟;
    贵妇之子脱去华服,背着药箱徒步千里;
    那位军医携太医院年轻医师团抵达;
    连那位曾杀害他人父亲的青年也来了,胸前佩戴着一朵墨香花,眼神清澈。
    七人齐聚,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