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古德司令又得到2个摩托化师的加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短短六天时间,古德老师的装甲集群就突进了110公里,撞向三个集团军形成的骚扰防线。
    这让自信心十足的帝国参谋部,心生一些危机感。
    一旦第二装甲集群突破南线,形成合围局面,西南方面军就要被包饺子了。
    大林子任命了心腹军官叶廖科夫,负责三个集团军的指挥职责,全面阻击第二装甲集群。
    任命之前,他单独找叶廖科夫确认,能否挡住第二装甲集群。
    这家伙信誓旦旦的拍着胸口,向领袖保证,不仅能够挡住第二装甲集群,还要粉碎这群流氓。
    装甲集群的优势是什么?
    当然是速度。
    既然决定了要南下包饺子,肯定要不惜代价的突击,突击,还是他娘的突击。
    作为莱茵河军校教官,古德老师的指挥艺术不必多提。
    他本人可是非常擅长突击作战的。
    手握第二装甲集群、第二集团军,毫不犹豫的撞上叶廖科夫的防线。
    依托装甲师作为尖刀,撕扯防线的同时,步兵、火炮也充分配合,将本就混乱的防线搅成了一团烂泥。
    装甲集群的核心不仅仅是那点坦克。
    坦克固然重要,但配合坦克作战的掷弹兵同样重要。
    坦克是矛头,炮火是武器,火力是动力。
    叶廖科夫这家伙的口气大于能力,手握三个集团军,将40集团军放在西侧,两个集团军放在东侧,受大本营参谋部的催促,向装甲集群侧翼猛攻。
    为此还要来了航空兵第1集群,可出动3000-4000的机次,配合他阻敌。
    以四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的兵力,向侧翼猛打。
    战线混乱,部队良莠不齐,跟古德老师的精锐比起来,显然是有差距的。
    这点杂鱼一样的部队,如何对抗精锐的第4/17装甲师?
    一交手就分出了胜负。
    军的坦克像两道黑色的洪流,瞬间将苏维军队的突击群分割包围。
    MG42机枪的咆哮声中,负责侧翼进攻的13集团军、21集团军的拦截以失败告终。
    西侧的40集团军只有5万人,坦克40余辆,也不足以抵挡啊。
    叶廖科夫站在指挥部里,听着前线传来的败报,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精心策划的反攻,竟然败得这么快。
    他三个集团军加起来16万人,打了一波发现不是对手,抓紧向苏维帝国参谋部汇报。
    此刻双手一摊,直接摆烂了。
    打不过,承认打不过好了。
    “混蛋?”
    “不是信誓旦旦的告诉我,可以阻挡装甲集群吗?这才几天时间?挡不住了?”
    参谋部内噤若寒蝉。
    所有人都是一脸的疲惫。
    连续工作,让他们的精神到了极限。
    不止是西南方面军,还有西方面军、西北方面军面临着巨大压力。
    既要时刻掌握前线局面,还要不断的补充预备役兵力。
    几万、几十万的预备役新兵迅速拉起来,扔到前线的混乱战场。
    那些穿着崭新军装的预备役士兵,像投入熔炉的冰块,在前线的混乱战场里瞬间消融。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阵地在哪里,就永远倒在了土地上。
    参谋们也是人,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叶廖科夫的无能差点毁了整个南线战场。
    一旦装甲集群完成合围,那西南方面军可就完了。
    这时候有人建议,是不是让李峰的中五国方面军来试试?他手上有25万人,还有五个坦克师。
    这仿佛是触及到了大林子的逆鳞。
    李峰?
    这个字眼让苏维帝国很不舒服。
    小偷一样的野心家,逮住机会就要好处。
    想让他出力,必须把他喂饱。
    领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气呼呼的捶了桌子:““叶廖科夫这个混蛋,真想毙了他,他毁了我整个南线战场。”
    “不管如何,让他们立刻重新制定反击计划,今天晚上我要看到计划。”
    “把苏联第3集团军调过来,填补战场的损失。”
    压力再一次给到了叶廖科夫。
    眼下局面很明确,可以调动的兵力增加了一个第三集团军。
    也是此次反击的核心主力,第三集团军配备了坦克108师、坦克141旅和骑兵第4师,算是一股装甲机动兵力。
    想要遏制装甲集群的突击,必须用装甲部队抵抗,这几乎是战场的铁律。
    寻常的步兵师根本不够格,凭啥跟装甲师对抗?
    一般步兵师缺少反坦克武器,连像样的反装甲力量都没有。
    难道靠头铁对抗坦克吗?
    笑话。
    坦克最初的设定,就是为了突破防线,为了对付重机枪跟战壕铁丝网的。
    苏维帝国的步兵师还要大打折扣,经过先前战斗的巨大损失以后,此时部队中充斥着大量缺乏训练、毫无经验的新兵,战斗力快不值一提了。
    早期的300万左右兵力,已经消耗了上百万,新征召的预备役有四五百万,但预备役士兵能发挥几成战斗力呢。
    很多刚学会开枪,就被迫进入战场了。
    抛开问题不谈,叶廖科夫也没有更好的思路。
    他的能力本就不如古德老师,只能靠一股莽劲儿,带着13、21、第3集团军猛攻。
    为什么不提40集团军,因为40集团军属于西南方面军,不归他指挥。
    北边第二装甲集群的临时指挥部内,侦察飞机的情报不断汇总上来。
    古德司令人逢喜事精神爽。
    中央集团集群到底是进攻苏维科夫,这座帝国首府,还是南北分兵作战的时候,产生了很多分歧。
    陆军部跟参谋部一致认为要进攻帝国首府,一举歼灭苏维帝国的现役主力部队。
    而统帅的意思是南北分兵,解决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进境缓慢的问题。
    古德司令最终选择支持统帅,带麾下主力18万人向南突进。
    他也因此得到了帝国的支持,增兵汉斯意志步兵团、帝国卫军摩托化师、29摩托化师。
    在原有第3、第4装甲师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支精锐部队。
    其麾下兵团的火力、兵力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足以弥补这段时间的作战损耗。
    一边是残兵败将,一边是兵力雄厚,装备精良,这样的战斗还有什么意外吗?
    战斗一开始,17/18装甲师就缠住了叶廖科夫手下唯一的装甲部队坦克108师,用二打一的兵力优势,让这支具备机动作战能力的装甲部队陷入了苦战。
    随后其他的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化步兵团露出獠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