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种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要现代生根剂和保水剂辅助。”周教授做出决定,“虽然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
    移植日选在雨后阴天。全村能走动的人都来了,从坡顶到坡底排成两条长龙,像古时修筑水利的民夫。
    专家团队配好生根剂,爷爷指挥调制泥浆。年轻人负责挖坑,老人和妇女用稻草编帘子,孩子们传递工具。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这片坡地上完美融合。
    “坑再深半尺!”
    “泥浆稠了,兑水!”
    “这边需要更多帘子!”
    金丝柳的根系极其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断裂。
    休息间隙,她翻看奶奶的笔记,突然注意到一段小字:“金丝柳移,宜带原土,断根处涂以人发灰。”
    人发灰?这是什么道理?
    周教授听后恍然大悟:“人发富含角蛋白和微量元素!老一辈居然知道用这个促进伤口愈合!”
    立即有村民回家取来积存的头发,焚烧研磨成灰。爷爷亲自调制成膏状,小心涂抹在柳根断口。
    移植从清晨持续到日暮。当最后一株金丝柳栽入新坑,夕阳突然破云而出,给所有人和柳树都镀上金边。
    “成活与否,三天后见分晓。”周教授的声音带着疲惫,“我们留人值守监测。”
    然而危机在第二天深夜就出现了。
    值守的研究生匆忙敲响柳青的门:“不好了!柳树开始萎蔫了!”
    坡地上,白天还精神抖擞的金丝柳此刻耷拉着枝条,叶片卷曲发黄。各种措施都试过了,浇水、加遮阴、甚至输液,都不见好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七章种柳(第2/2页)
    “蒸腾量太大,根系供不上水。“周教授面色苍白,“恐怕...”
    爷爷蹲下身,扒开一株柳树根部的泥土。在手机照亮下,可见一些白色丝状物附着在根上。
    “这是什么?“柳青问。
    “菌根。“周教授凑近看,“但形态很特殊...”
    爷爷用手指沾了点泥土放在鼻尖闻:“是老坡地的土菇丝。金丝柳离不了这个。”
    “共生真菌!”周教授惊呼,“难怪移植后不适应,新土壤里没有这种菌群!”
    “老坡地的土...”爷爷起身望向黑暗中的原生长地,“得取原土来换。”
    但原生长地距离新植区有两里多地,而且都是陡坡。现在深更半夜,大雨将至...
    “我有办法。”江韩说,“可以用无人机运输!”
    在专家团队协助下,三架农业无人机连夜起飞,用特制容器吊运原土壤。村民们打着手电筒指引落点,爷爷亲自指挥换土。
    雨点开始落下时,最后一株金丝柳完成换土。奇迹般地,不到一小时,萎蔫的枝条就开始舒展。
    周教授看着监测数据,难以置信:“根系活力恢复...蒸腾平衡...这太不可思议了!”
    爷爷站在土地中央,轻抚柳枝:“草木通灵,你真心待它,它就以性命报你。”
    柳青在手机上记下心得感悟,产业化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焕发新生。
    移植成功后的第七天,周教授带着最新的检测报告走进工坊:“奇迹!简直是奇迹!”
    柳青正在整理资料,闻声抬头:“教授,怎么了?”
    “你们看!”周教授将笔记本电脑转向大家,“金丝柳根系的共生真菌,固氮效率是普通根瘤菌的十倍!十倍啊!”
    屏幕上复杂的曲线图让众人茫然,但那个鲜红的“10x”大家都看懂了。
    “这意味着什么?”张磊敏锐地问。
    “意味着可以不施化肥就获得高产!意味着盐碱地改良的新希望!意味着...”周教授激动得语无伦次,“这是足以改变农业历史的发现!”
    院子里一片寂静。妇女们面面相觑,显然无法理解这几簇白色菌丝的意义。但柳青和张磊明白,他们守护的不仅是柳编原料,更是一个可能惠及亿万人的宝藏。
    “必须立即加强保护。“周教授严肃起来,“这种发现,肯定会引来坏人的觊觎,一定要加强戒备...”
    张磊说:“附近已经安装了监控设备。”
    “监控不行,要有人值守。”
    夜色如墨,西坡上却人影绰绰。三个黑影正在一株金丝柳下挖掘,旁边停着的摩托车上挂着编织袋。
    “动作快点!“一个黑影低声催促,“老板说要连根带土!”
    突然,四周亮起无数手电筒光束。村民护柳队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打头的正是王婶的儿子大壮。
    “干什么的!”大壮举着锄头喝道。
    黑影们显然没料到深夜还有人看守,慌乱中扔下工具就想跑。但没跑几步,跑最前面的那个突然“哎哟”一声跌进坑里,那是个巧妙的伪装陷阱,上面盖着草席浮土。
    “爷爷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