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雪融春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动的光芒,
    “完美!柳师傅,你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再创造!它现在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讲述着破碎、尊重与重生。”
    爷爷没说话,只是伸出手,粗糙的指腹轻轻掠过一道金线,微微点了点头。这对柳青来说,已是最高的褒奖。
    疲惫一扫而空,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与平静充满了柳青的内心。
    她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个物件,更是修复了自己彼时被轻慢、被践踏的心境。
    当晚,在王夫人下榻的县城宾馆房间里,一份简单的合作协议签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八章雪融春晓(第2/2页)
    “璞玉基金会将提供首期二十万资金,用于工坊的设备升级、老匠人补贴和‘非遗数字档案库’的建立。”
    王夫人微笑着递过支票,“我希望首先系统性地记录整理你奶奶的手稿和李阿婆那样的老匠人的技艺。很多宝贝,再不抢救就真的没了。”
    柳青握着那张沉甸甸的支票,感觉接过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对了,”王夫人送她出门时,似不经意地提起,“修复后的作品,我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裂帛’。”
    裂帛——撕裂的绸缎,却带着一种决绝的美。柳青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字,心中豁然开朗。
    回村的路上,雪花又开始飘洒。柳青却觉得心中暖意盎然。她掏出手机,拍下车窗外的雪景,发了一条朋友圈: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亦是金粉流淌之处。”
    没有配图,没有定位。但她知道,有些人能看懂。
    车子路过陈家办婚宴的酒店,霓虹依旧闪烁。柳青平静地收回目光,心中再无波澜。
    她的世界,已经有了更广阔、更明亮的天地。
    ---
    腊月三十,清河镇的年味被一场大雪衬得格外宁静。
    柳青坐在工坊里,守着红泥小炉煮茶,窗外是被雪覆盖的安静村落。
    手机还在不知疲倦地震动。从婚宴回来开始,咨询电话和微信好友申请就没断过。
    “请问是做了那个会发光的婚书盒的柳老师吗?我想订个一样的!”
    “你们接国外订单吗?我朋友在纽约想买!”
    “能不能拍个短视频教教怎么编那个流光效果啊?”
    声音嘈杂,目的各异。
    柳青喝口热茶,没有回复。
    爷爷说得对,热闹易得,静心难求。
    这些追着流光来的,大多不是真心认可柳编价值。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张磊带着一身寒气进来,眼镜片上蒙着白雾:“青姐,你看这个!”
    他兴奋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展示一个新开发的小程序界面。简洁的页面上,一个虚拟的柳编作品缓缓旋转,右侧有「编织者」「技法」「故事」三个标签。
    “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非遗溯源』。”
    张磊点开「编织者」,李阿婆布满皱纹的笑脸出现在屏幕上,“每个作品都会生成独有二维码,客户扫码就能看到是谁、用什么技法、花了多长时间做的这件东西。”
    柳青眼前一亮:“这个好!让产品自己说话。”
    “我教你用。”张磊拿出手机,对着桌上一个练习用的杯垫扫码,屏幕立刻跳转到周明的介绍页面,还有段他学习龟背纹的短视频。
    一直沉默旁观的爷爷突然伸出手:“给我试试。”
    张磊愣了一下,赶紧把手机递过去。爷爷笨拙但认真地扫描二维码,盯着屏幕上跳出的信息看了很久,久到柳青以为他哪里不会操作。
    “能加上柳条什么时候砍的吗?”爷爷突然问。
    张磊没明白:“什么?”
    “柳条的生长时间、砍伐时辰、晾晒天数。”
    爷爷指着手机屏幕,“这些才是根本。光看人脸有什么用?”
    柳青和张磊对视一眼,同时看到对方眼里的惊喜。
    他们一直觉得爷爷排斥新技术,原来他只是不喜欢花架子。
    “我马上加!”张磊兴奋地敲键盘,“还可以加个『材料档案』板块!”
    ---
    除夕夜,爷爷换上一身罕见的干净中山装,带着柳青进行祭拜仪式。
    堂屋正中央挂着一幅泛黄的鲁班像,供桌上摆着几件精美的柳编作品——最中间是奶奶生前编的“百鸟朝凤”挂屏。
    “柳编一行,拜祖师也敬自然。”
    爷爷点燃三炷香,声音沉稳有力,
    “一敬天地生良材,二敬祖师传技艺,三敬匠心守根本。”
    爷爷恭敬地敬完香,轮到柳青时,爷爷递给她一支特别的香——香杆是用细柳条编成的。
    “你奶奶留下的。”
    爷爷低声说,“柳编人的香,得是自己编的。”
    仪式最后,爷爷取出一捆暗红色的柳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