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皇子的考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11章皇子的考验(第1/2页)
    长安的秋雨连下了三日,太极殿的梁柱上凝着一层湿冷的潮气。
    李承乾坐在案前,指尖划过一份泛黄的卷宗,封皮上“武德九年”四个字已有些模糊。
    上面记载的是当年李渊为了考验李承乾,留下的考验的项目,以及负责的人选。
    “罗通。”
    李承乾轻声唤道。
    罗通从殿外走了进来。
    这位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老将,如今已经鬓发皆白:
    “老臣在。”
    李承乾将卷宗推过去:
    “你看看这个。”
    罗通翻开卷宗,指尖在“粮草押运”“流民安置”“突厥突袭”三个条目上顿住,猛地抬头问道:
    “陛下是想......”
    “皇祖父当年用这三件事考我,如今,该轮到李福和李禄了。”
    李承乾望着窗外的雨帘,
    “但有三条规矩:
    其一,考验之事,仅限你我与黑夜知晓。
    其二,不得干预他们的决断。
    其三,结果不论如何,需等三年后再议。”
    罗通躬身领命,但是眼中却充满了担忧之色。
    “大殿下仁厚,二公子勇猛,只是......”
    “只是仁厚易成纵容,勇猛易成鲁莽。”
    李承乾接过话头,从暗格取出两枚象牙牌,上面分别刻着“福”“禄”二字,
    “这是调兵与调粮的暗令,你交予黑夜,让他们伺机行事。”
    罗通接过象牙牌时,指尖微微发颤。
    他知道,这不仅是考验,更是大唐未来的赌注。
    三日后雨停,长安西市突然传出流言:
    关中蝗灾,粮价暴涨,有粮商囤积居奇,百姓已在街头闹事。
    李福正在银号核对账目,听闻消息立刻起身。
    崔明拦住他:
    “殿下,蝗灾之事尚未有文书,恐是谣言。”
    “就算是谣言,百姓闹事是真。”
    李福抓起官帽,
    “去看看便知。”
    他赶到西市时,果然见数十个农户围着粮铺叫骂,铺主缩在门后不敢露面。
    李福让人取来糙米,当众熬了一锅粥。
    “今日凡来领粥者,登记姓名籍贯,三日后续发粮票,凭票可在银号兑粮,价平于往年。”
    人群顿时安静,有人嘀咕道:
    “大殿下的话算数?”
    “银号的账本在这,你们可派人盯着。”
    李福指着随行的账房,
    “但有一条,若有人趁机哄抢,休怪国法无情。”
    与此同时,李禄在演武场接到消息,立刻提枪带了亲兵赶来。
    见李福已稳住局面,他皱眉说道:
    “大哥就是心太软!
    这些粮商就该抓起来,抄了他们的粮仓!”
    “抓了他们,谁来运粮?”
    李福无奈的摇了摇头,
    “蝗灾若真来了,我们需要粮商的运力。”
    李禄冷哼一声,却没再坚持。
    当晚,黑夜的密报送到李承乾案前:
    “大殿下以银号信誉稳市价,二殿下欲以武力震慑,后从其兄。”
    李承乾在“福”字下画了道浅痕,又在“禄”字下点了点。
    冬月初雪时,山东传来急报:
    崔家残余势力勾结倭寇,在胶州湾私藏兵器,意图作乱。
    李承乾将密报揉碎在炉子里,对罗通说道:
    “第二件事,开始吧。”
    罗通点头,转身去寻黑夜统领。
    这位常年戴着青铜面具的汉子,此刻正站在宫墙上,望着长乐宫的方向。
    苏氏自苏亶死后,便再未踏出过宫门。
    “胶州湾之事,需让二殿下先知晓。”
    罗通低声道。
    黑夜领命而去。
    三日后,李禄果然在演武场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详细写着崔家与倭寇的交易时间和地点。
    “这群杂碎,还敢作乱!”
    李禄将信拍在案上,对副将吩咐道,
    “点五千精兵,随我去胶州湾!”
    副将犹豫的问道:
    “殿下,此事是否需禀报陛下?”
    “报什么?
    等父皇批下来,黄瓜菜都凉了!”
    李禄翻身上马,长枪直指东方,
    “当年外祖父打窦建德,哪次不是先斩后奏?”
    李禄的大军行至半途,却被一支商队拦住了。
    商队首领掀开帷帽,竟是李福的幕僚。
    “大殿下让属下带句话,崔家在胶州湾有暗桩,硬闯恐伤及渔民,不如......”
    “又是大哥的弯弯绕绕!”
    李禄挥枪挑开幕僚的缰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