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送老同学一袋子黄豆,以及豫南大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百九十六章送老同学一袋子黄豆,以及豫南大旱(第1/2页)
    晋阳城。
    一辆小轿车自晋阳城往外开去。
    苏长青与老同学二人坐在小轿车上,朝着豫南方向开去。
    “长青!”
    “这一次你和晚宁同志的订婚宴酒席,我没有喝上,等你们结婚的时候。”
    “可要给我捎回一壶酒来!”
    苏长青瞅了瞅披着军大衣的老同学,笑着说道,“你当眼下还是从前?”
    “还喝酒呢?”
    “不过改明儿,我让奉北那边的同志给你捎回一袋子黄豆倒是可行的。”
    “这段时间以来,奉北的大开发尤为顺利。”
    “用黑土地生产出来粮食作物,简直是比施上化肥还要好。”
    “像大豆,玉米这些粮食作物,奉北大丰收。”
    “给你带一袋子黄豆过来,也让你尝尝黑土地上生产的黄豆滋味咋样。”
    苏长青知道自己这老同学的身子骨,是绝对不能喝酒的。
    而黄豆,一直是这位老同学的钟爱。
    尽管在苏长青的提醒下,老同学避开了一些事情。
    但其身子骨一直都不好。
    小鬼子那枚炮弹带来的伤害,还是不小的。
    而黄豆的营养丰富,能够给他提供蛋白质。
    苏长青以开玩笑的方式谈及要送给他黄豆。
    这也让老同学的心底,生出一丝丝的暖意。
    “此番,总部让你前往豫南探查一番。”
    “也是与奉北大丰收有关系吧!”
    “自花园口决堤之后,豫南一带一直受花园口决堤的影响。”
    “按照眼下的局势,大旱与蝗灾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奉北大丰收,如果能够将大量的粮食转运到豫南的话。”
    “我想,也能大大缓解豫南一带的旱情。”
    苏长青点了点头,对于豫南大旱。
    苏长青一直有所关注。
    而奉北大开发,大面积的黑土地被开垦出来,种植粮食作物。
    除了要满足北满地区的自身需要之外,苏长青此举也是考虑到豫南这一场大旱。
    由青天党主导的花园口决堤,淹没了豫南、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造成平汉铁路东侧区域水灾,将导致豫南、徽北、苏北大量百姓死亡。
    同时,花园口决堤将黄河每年几十亿吨的泥沙顺着决口涌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没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运,形成了穿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河泛滥区,人们将其简称为“黄泛区”。
    每年汛期时,黄水都会回流倒灌,淹没农田,洪水过后蝗灾复至,地表突兀凸凹,到处沙丘堆移,无法耕种,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破坏。
    此次决堤造成将近四百万人流离失所。
    同时,这一举动也间接导致豫南等地惨绝人寰的大饥荒。
    这场惨绝人寰的大旱,夺去了数以万计老百姓的生命。
    易子而食!
    这个存在于古籍上记载的词语。
    却真真切切的发生在大夏国土地上。
    苏长青的记忆中,就有过一部关于这场大旱灾的电影。
    虽然苏长青对于这部电影的导演,并不是特别感冒。
    但是苏长青对于这段惨烈至极的历史,印象深刻。
    而现实,远比电影来的更加残酷与可怕。
    “水旱蝗汤”原本的民谣说的是“豫南四荒,水旱蝗蹚”。
    其中“水”指的是水灾,“旱”指的是旱灾,“蝗”指的是蝗灾,而“蹚”是指当地的匪患,因为豫南方言称土匪为“蹚将”。
    然而,汤某人在豫南的统治时期,他的部队被指责为横征暴敛,特别是在42年豫南大饥荒时,他的部队被指责为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导致民众生活更加困苦。
    因此,他在豫南的名声受损,被认为是导致民众苦难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百九十六章送老同学一袋子黄豆,以及豫南大旱(第2/2页)
    于是老百姓就把这个“蹚”改成了“汤”。
    在那场堪称灾难级别的大旱灾中,惨烈程度令人不忍卒视。
    41年的夏天,豫南一滴雨都没下,大地开出大大的裂纹,本应该是丰收之年,却颗粒无收。
    又因为非常高的气温和持续大旱天气,将这年夏天播种的农作物尽数杀死。
    而且就在旱灾过后,河水断流,天上还下了大雹子,鸡蛋大的冰雹把秋苗砸了个遍,大旱之后,往往紧跟着就是蝗灾。
    漫天蝗虫的飞扑而来,甚至遮住了太阳,黑压压的一片,青天白日如同黑夜一般,蝗虫飞到的地方,菜地都被蝗虫啃咬完了,寸草不生。
    一开始百姓家里还都有一些粮食可吃,但时间长了,豫南的灾情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